孫元化就是因為吳橋兵變,被孔有德俘虜后放歸,卻最終還是被朝廷論罪處死。徐光啟想救,也救不了。要說是孔有德等人害了孫元化,也不算錯。
耿仲明聽了,也是默認,便沒再多說,跟著一起喝酒,把那些陳年舊事都拋在了腦后。
在原本的歷史上,要說對滿清的死忠,孔有德和耿仲明是及不上尚可喜的。不過在后世的名聲,終歸是孔有德要大一點。
在他們喝酒的同時,崇政殿內,氣氛卻又好了不少。因為尚可喜的第三次八百里加急奏章,是稟告駙馬伍忠的事情。隨著奏章一起過來的,還有伍忠和江南大鹽商樂慶天的盟約。
就見皇太極拿著這份盟約,那是樂得合不攏嘴啊
江南大鹽商啊,這是有錢的主,這也說明,有足夠的實力和大清做生意。只要大清能出得起錢,糧食物資等等,就全都不是問題了最理想的晉商替代商人,如今已有了
皇太極最擔心的事情,最困擾大清的事情,差不多就能解決,也就不枉費一個女兒了
高興之余,他連聲稱贊道“不錯,不錯,伍卿果然不負朕望啊甚好,甚好,來啊,給駙馬府看賞”
沒說的,皇太極毫不猶豫地往那盟約上蓋上他的玉璽印章。
見他這么高興,范文程便也湊趣提醒道“陛下,智順王在奏章中說了,明國漕運要改海運,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啊”
皇太極一聽他這話,總算冷靜了下來。
尚可喜在奏章中再次提議,大清當壯大水師,如此一來,不但能斷了明軍過海侵襲之隱患,還能渡海過去,搶奪明國海運漕糧。一能斷明國北方糧食供應,二能補充大清所需,可謂一舉二得。更不用說,他日搞不好便能在明國隨處登陸,讓明國防不勝防。
而退一步說,江南那邊要和大清通商,如果大清沒有足夠強大的水師,不但不能擊退明國水師,就連和明國江南那邊的通商,都會受到嚴重的干擾。
皇太極聽得心中癢癢,恨不得他手中立刻就有強大的水師,搶他明國的漕糧去
不過,他也算是滿清皇帝中精明的,因此,并沒有馬上拍桌子下結論,而是等尚可喜奏章中所提到的大鹽商樂慶生的心腹管事,隨船過來的見證盟約的樂天平,見面會談之后,他才會下結論。
在皇太極等待的時候,他派去的宦官便到了伍忠的府邸,傳達圣旨,給獎賞。
管家聽到,連忙跑回后院,匆忙去找固倫端靖長公主。不過她沒見到人,被門口侍女攔住了,由侍女進去通報。
等了好長一會時間后,固倫端靖長公主才出了房門,似乎有點不高興,不過臉色好像有點紅,隨著管家匆匆趕去前院接旨去了。
等他們走了之后,又有一人,從房子里溜了出來,做賊一樣跑了。
要是伍忠在的話,就能認出來,這廝就是當初追著他到范府,想要打他的那個管事。
再說樂天平一行人,趕來盛京肯定不是八百里加急的,但也是日夜兼程地趕路。沒讓皇太極等多久,就見面了。
樂天平是貨真價實的,和樂天平一起趕來盛京的,還有伍忠帶去江南的隨從,皇太極也悄悄地召見了,兩相核對,根本不可能發現問題。
不用說,皇太極放心了。也就不管朝鮮君臣的感受了,一道旨意發了過去,還是八百里加急的那種,限期朝鮮水師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趕往金州。
另外,他還給金州尚可喜的水師撥下了不少錢糧人口。當然了,隨著物資滿足的同時,他也派了一個監軍過去。這個監軍,不是別人,就是曾被明軍俘虜過的圖爾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