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沒多久之后,在監工回來之前,他們又看到一隊隊地建虜鐵騎滾滾而來,往逃走的明軍方向追了去。
看著這一幕,有漢人百姓突然嘆了口氣說道“朝廷軍隊無能,都丟了這么多城池,我竟然還想著朝廷軍隊能打回來,真是癡心夢想了”
“是啊,建虜軍隊無敵,朝廷軍隊又怎么可能打得過呢要不然,我們也不會在這里了”
“”
說著話,能聽出來,他們對朝廷軍隊怕是已經絕望了。以至于這會兒功夫,竟然一個人都沒逃,撿起之前丟下的器具,該怎么干活就怎么干活。
他們的心,死了
兩天之后,逃命中的祖大壽所部遭遇迎面趕來的多爾袞所部,逃無可逃,只能是降了。而后,被押解到盛京。
這一次,皇太極并沒有像以前一樣優待他,而是見面就喝斥他,說一直以來,對祖家不薄,為什么要屢屢反叛,和大清為敵已經去了兩次書信警告,卻還置之不理,他皇太極也不是泥捏的,為彰顯大清國威,一定要處置了他。
噼里啪啦地一頓說之后,把建虜軍中的祖系官員和祖大壽一起,斬首示眾,哪怕祖大壽保證,絕對不會再叛逃回明國也沒用。
于是,和原本歷史不一樣的,祖大壽就這么死了。
如果是力戰而死,那也算是英烈,但是,他卻是投降之后被皇太極處死。雖然以后有吳三桂上奏進言,說他舅舅肯定是打了主意,想要尋找機會逃回來,但最終也沒有給他正名。
塔山這邊,因為少了三千精銳,最終也沒有擋住濟爾哈朗的攻勢,特別是濟爾哈朗把多鐸押過來的那些步軍,送到城下斬首,并且還掛上祖大成的首級,讓城內的士氣一下就崩了。
崇禎十三年十月初二,錦州之屏障塔山失陷。
京師這邊,旅順大捷和塔山淪陷的消息,幾乎一前一后,差不多同時到的。
這個情況,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沒想到盧總督不聲不響,竟然打下了旅順,還把建虜的三百多戰船都給俘獲了,真是厲害啊”
“如此一來,我大明對遼東建虜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大有可為啊”
“對啊,有龐大水師作為后盾,今后我大明又可以在牢牢地牽制建虜,關內應該是安全了”
“”
對于旅順之戰,大部分官員,包括京師百姓,都能看到占領之后的好處。特別是海戰大捷,竟然打都沒打就贏了。這也讓鄭芝龍的名聲,在北方一下洪亮了起來。連帶著鄭成功,也受到了不少尊敬。
相比較旅順之戰來說,塔山的失陷,就有點被人忽視了。在大部分不懂軍事的人看來,反正遼東那邊,還有堅城錦州,只是丟了一個塔山而已,沒事
不過洪承疇給崇禎皇帝上的奏章,卻是非常地重視。他指出,塔山失陷,不只是錦州失去了屏障,更為關鍵的是,關寧少了祖家軍這支精銳,對于明軍在防守上影響很大。他向崇禎皇帝要求,派關內精銳填補祖家軍之缺失。否則寧錦這邊,就對建虜沒有絲毫威懾力了。
崇禎皇帝看完這些奏章,心中也是很感慨。原本以為祖大壽那么狡猾,應該不會有事的。結果沒想到,也有陰溝里翻船的時候,并且是送了性命,更為關鍵的是,一支精銳就這么沒了。
說起來,這也是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竊聽種子灑在遼東。要是像圖爾格那樣的竊聽種子攜帶者多一些,那對建虜的行動就能了如指掌,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要是有可能,自己親自去前線,只要目視所及之處,就能把竊聽種子按到建虜身上。這樣的話,就可以用到建虜頭目身上,作用會很大。不過自己現在去前線,還是不現實的。
這么想著,崇禎皇帝就退一步,下旨讓驃騎營的賀人龍領三千騎軍前往遼東錦州,一方面,是增強錦州的防御,另外一方面,讓賀人龍盡量多去抓點建虜,送到京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