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濟爾哈朗和阿濟格這次奉皇太極的旨意,領軍到達歸化城,要開辟對大明的第二戰場。和崇禎皇帝讓盧象升重建東江軍,其實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東江軍重建,對于遼東的側翼形成威脅,能牽制建虜主力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大規模地繞道蒙古草原入侵關內。
濟爾哈朗和阿濟格到達河套的歸化城,驅使草原各部族對大明邊關騷擾,同樣能讓大明這邊不敢從邊關抽調精銳出來。之前的時候,沒有實質性的戰事,因此,這種牽制效果還不理想。
也因此,濟爾哈朗一直在想著,一定要給明國重重一擊。如此一來,才能引起明國的重視,吸引明國把兵力和物資都不得不投到漫長的邊關上來防范他可能的攻擊。只有如此,才能顯出他這邊的牽制效果。
如今總算是完成了,皇上知道,該是會高興吧濟爾哈朗心中如此想著。
他猜得其實也沒錯,此時的皇太極,對他這邊不痛不癢的牽制,已經很是有點不滿了。特別是這一次,被東江軍和明國皇帝所領之軍夾擊了一次,就更是讓皇太極對濟爾哈朗這邊不滿。
與此同時,皇太極心中也有點懼怕。這一次,虧得明國皇帝手中可用兵力太少。如果他從各地邊關抽調了精銳出來,連同他的五萬御林軍,不要多,有個十萬人馬的話,這一次,肯定要被明國攻占不少地方,搞不好,遼陽都可能不保。
因此,皇太極在回到盛京之后,就更加重視濟爾哈朗那邊的牽制作用。在久久未有濟爾哈朗建功的消息之后,他就有點急了,立刻派出監軍,前去催著濟爾哈朗,要他立刻動起來,狠狠地打擊明國。
這個信使,不是別人,正是被崇禎皇帝放回去的英俄爾岱。因此這個英俄爾岱懂得很多部族語言,善于外交。而濟爾哈朗在歸化城那邊統御蒙古部族,可以說是用建虜的威名壓著蒙古部族去打仗的。
那邊的戰事,對于建虜來說,其實就沒有什么消耗,但是,對于蒙古部族來說,必然會消耗他們的人力、物力。如果蒙古部族能從對明國的戰事中獲得補給,那說不定他們會一直樂意跟著建虜攻打大明。可是,要是久而無功,或者說,從明國那搶到的東西,遠遠不夠補充他們的消耗時,他們就肯定對跟隨建虜攻打明國的事情,就會有抵觸之心。
因此,皇太極派英俄爾岱過去的意思,也就很明顯了。就是要英俄爾岱去協調各部族,讓各部族盡量聽話。否則的話,蒙古部族要是不干了,那光靠濟爾哈朗的一萬多兵力,根本無力對明國那么長的邊界線形成有效牽制的。
于是,英俄爾岱就帶著他的親信手下,其中有兩人就是和他一起被明國抓過而最終釋放的,包括那個西林覺羅,他們一伙人快馬加鞭地趕往河套地區去了。
忙完了這個事情,皇太極又開始頭疼上一仗留下的問題了。
首先,多爾袞這個該死的東西,該怎么處罰為好
之前的時候,多爾袞回來,盛京百姓知道他手下一戰而沒,很多軍卒的家屬知道親人戰死,傷心的同時都要多爾袞給個交代。人多勢眾鬧起來之后,幾個背景比較大的人牽頭,都開始砸多爾袞府上的大門,一定要多爾袞出來要個交代。
結果沒想到,多鐸領兵先回了盛京,直接把帶頭的這幾個人給抓起來殺了,罪名就是試圖叛逆造反。他的強勢,立刻就嚇退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