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各種建議就都有了。
有的人,紅著眼睛向其頭領喊道“族長,血債血償,我們殺進關去,為我們族人報仇”
“瘋了么你嫌死得還不夠快啊”立刻就有人反駁了,“明國已經不是以前的明國了,族人為什么都會死,你自己心里沒有一點數么”
“對啊,族長,千萬不要再去惹明國了,看看,都追到族里來報復了。難道以后,還要再遭受明國的報復么”更多的人也都附和,他們怕了,不敢向大明報復。
這種想法,其實也自然,因為草原民族,就是信奉弱肉強食,強者為王草原上的部族,互相之間,也都有吞并滅族,只不過,他們會殺成年男人,留下婦女和小孩,成為本族之人而已。
很快,這個話題就被他們拋開了“族長,快想辦法吧,要不,就連我們都要餓死了”
“對啊,族長,看這天氣,好像也馬上要下雪了,再不想辦法,就連我們都要死”其他人紛紛跟著提醒道。
面對絕境的情況下,不同的部族終于做出了不同的抉擇。
有的部族,決定回歸化城去,還是要保建虜的大腿,好歹渡過這個冬季;有的部族,死都不敢再去和建虜湊一塊了,而是當了草原上的馬賊,去進攻搶奪其他部族的牛羊和吃的。以前他們可能會有所顧忌,或者因為別的部族強大,或者因為怕受到報復,可此時,他們都已經無所謂了。
就這樣的情況,原本因為各部臣服滿清暫時比較平靜的草原局勢,再也不復存在,草原上的動蕩,就從崇禎十四年的年末開始了。
有幾支察哈爾部族和烏拉特部族的騎軍,懷著希望,匆匆趕回歸化城時,大雪已經開始下了。不過他們沒見到他們活著的主子,只見到了兩座墳墓和那幾千個排得整齊的主子尸體。
這個場景,再次震撼了他們。沒想到過去才幾天,大清軍隊竟然就慘敗,數了數死掉的尸體,竟然差不多到了全軍覆沒的地步。
“血債血償,此乃朕之承諾”這十個字,在明軍臨走之前,已經刻在了那墓碑上,著的是紅色,格外的醒目,刺眼,讓這些還存在僥幸,回來抱建虜大腿的蒙古部族,心生寒意。
連強大的大清軍隊都如此下場,明國的強大,已經是毋庸置疑了,還有一個睚眥必報的皇帝,誰要再去惹明國,那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這么想著,這些蒙古部族軍隊就帶走了一些尸體當作他們的軍糧,然后加入了對周邊蒙古部族的劫掠中。
草原上的局勢,三邊總督鄭崇儉是不知道的,自從皇上領軍出關之后,他就一直在擔心。
茫茫草原,皇上這一戰,到底會如何
中原王朝攻打草原上的敵人,就算是在最強大的時候,成祖五征草原,也只是把蒙古韃子擊潰而已。皇上這一次出征,最多也就和成祖一樣吧畢竟草原是韃子的地盤,是他們的天下。
建虜和蒙古韃子的兵力加起來,那可是有兩萬多精銳騎軍的。而皇上所部,加上所有的邊鎮騎軍,一共也就兩萬左右,就騎軍的兵力,和敵人是差不多的。至于車營和步軍,到了草原上,其實只能是防御用,壓根沒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