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聽了,便開口說道“朕的想法是,既然民間貸款困難,那就按皇家紡織廠一般,由皇家或者地方官府出面貸款,根據各地的情況開廠,雇傭當地的百姓創造財富,讓百姓在種田之余都能有另外一份收入,讓他們能更快地富裕起來”
一聽這話,薛國觀等人聽了,不由得稍微有些難為起來。
這個事情,要是一開始就這么說的,絕對會被文官認為,這是與民爭利的事情,不妥,不妥
可是,崇禎皇帝已經讓他們先想過招了,他們想不出來。東廠提督說了是有人搗亂,想要殺雞駭猴,可別人畢竟是在規則內做一些影響民間貸款的事情,要是廠衛由此動手的話,規矩一亂,廠衛這頭猛虎肆無忌憚,回頭也可以這么整文官,重新天啟年間的恐怖,這更是他們絕對不愿意的事情。
過了一會之后,首輔薛國觀代表文官這邊問出了他們的疑惑“陛下,如果這樣的話,那銀行可收抵押物,還不上錢怎么辦,開廠虧本了又怎么辦”
崇禎皇帝一聽,當即毫不猶豫地說道“當然要按照銀行的貸款規則來,就算是皇家和地方官府,也不能例外。也是如此,開什么廠就要慎重,辦多大規模的廠子,也要慎重,這些事情,可再細細商量便是”
其實,他所說得這個,還是國企的模式。在權力大集中的背景之下,要想讓大明的經濟騰飛,國企就是最好的發動機。
沒錯,國企也是有缺點的,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只要國企在這個階段能幫助大明的經濟騰飛,那就足夠了。
既然民間不管什么原因,沒有貸款的,那就由國企來做這個事情,開廠雇傭百姓做起來便是。
這個時候的農夫,農事一忙完,基本上就沒事可做,這個勞動力,純粹就是浪費掉的。如果他們還有一個可以賺錢的地方,相信他們肯定也樂意去做。百姓因此會富裕起來,大明的商品也會因此多起來。那些西夷不是很想要大明的商品么,沒問題,想要多少給多少便是
在崇禎皇帝稍微一解釋,兩個事情一比較之后,這些官員當然就選擇了對他們影響最小的事情。這也就是做事的技巧了,也只有這樣做,才能讓臣子去支持這個事情。
畢竟崇禎皇帝不是神人,精力充沛到任何事情都能親力親為。大明這么大的疆域,每天發生的事情無數,必須要有官員協助他去把事情處理好的。而底下辦事的官員,是否用心,盡責,這些都是影響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好的關鍵。
崇禎皇帝深知這點,也因此,明明他自己已經想到了辦法,可還是要和這些臣子去商量,讓他們覺得這么做不錯,這樣事情才能順利地安排下去。
具體的細節,崇禎皇帝又和他們談論了好久,最終才有了一個框架。這個事情,先從南方各省開始做起來,做一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