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被皇太極盯得心中一凜,連忙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塔山之戰,消息有透漏;如今這歸化城之戰,消息也有走漏。因此奴才想著,如果能核實塔山之戰中幸存下來的,最終又參與了塔山之戰的,說不定就能找出這個奸細來。除非塔山之戰和歸化城之戰是不同的奸細,否則這個法子一定有效。”
如果說大清軍中到處都是明國的細作,皇太極是覺得不可能的。因此,他一想范文程這說法,就覺得可以,正想點頭時,多鐸卻是怒聲喝斥范文程道“你這漢狗,該不會是為了洗脫自己的嫌疑,就用這等法子來轉移陛下的注意我大清軍中,就只有你們這些漢狗,才有可能是明國的細作能投降我大清,指不定明國皇帝給出點好處,你們就會出賣大清,又投回明國了”
之前的時候,包括皇太極在內,就是這個思路去查內奸的。數典忘祖之輩,沒人會相信他們的人品,包括建虜在內,也是一樣。也正是如此,范文程也明顯被皇太極疏遠,連孔有德和耿仲明也都被調去了遼東腹地,遠離明軍,也不帶兵,而是去種田了。
不止是他們,包括所有的那些投降大清的明將,全都被建虜或多或少的猜忌。只不過,皇太極沒想影響軍心,因此并沒有明著來。可由此帶來的那股對漢人的不信任,卻是從上至下在慢慢地蔓延開來。
范文程雖然怕多鐸,但遇到這樣的指責,他還是大著膽子反駁道“豫親王,休得血口本人,我范文程敢以先祖文正公起誓,我范文程對大清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哈哈哈”多鐸一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指著范文程正想說他數典忘祖之輩,也好意思拿祖宗來發誓。
不過正在這時,皇太極已經陰沉著臉,先一步開口喝道“范卿說得有理,此事就交給卿來做,給朕去核實,塔山守軍中,還有什么人是活下來,且是到了歸化軍中。不管是誰,是哪個族的,只要查到了,都把名字報到朕這里來”
雖然說塔山之戰,多爾袞所部是全軍覆沒,但多少總有一些漏網之魚的,但是,要查這個,難度也還是有的。
范文程一聽,立刻躬身領旨道“奴才遵旨,一定盡快把名單呈報陛下”
“哼”多鐸見皇太極已經下旨,便冷喝一聲,沒有再去挑釁皇太極的權威。
多鐸的臭脾氣,皇太極當然是知道的,也沒理他,而是轉頭看向伏在地上的英俄爾岱道“你確認濟爾哈朗和阿濟格,都已經殉國了么”
“奴才沒有見到。”英俄爾岱一聽,連忙回答道,“按照當時情況,奴才以為兩位殿下是難以逃脫明軍的追殺。”
皇太極聽了,不由得又覺得腦袋特別的疼。
上一次的塔山之敗,已經損失了一萬多大清軍卒;如今這歸化城之戰,又損失了一萬多大清軍卒,甚至連郡王和親王都沒有幸免,這樣的敗仗,對于大清的軍心、民心,都是非常重大的打擊;這種敗仗,就算是想隱瞞,也是不可能的。
大清連續幾個大敗仗,必定導致大清的威望大降,那些盟軍會怎么想皇太極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他們以后肯定不會再對大清言聽計從,對自己的旨意,也會有所顧慮。
而在國內,那些漢奴逃亡的,也必然會更多。就算沒有逃亡的,也肯定ui蠢蠢欲動,絕不會再乖乖地聽從大清的安排。
皇太極心中其實很明白,這些難題,只要能打一個大勝仗,那么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可問題的關鍵是,大清怎么打一個大勝仗呢
遼東這個地形,大部分和明國都是大海相隔,這一點,大清是無能為力的。而在陸路上,又有山海關天險攔著,前面還有錦州、寧遠這些堅城,大清嘗試過好多次,都是失敗而回。
要想攻打明國,打一個大勝仗的,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繞道蒙古草原,從明國漫長的邊關,擇其薄弱破關而進。
然而,就算這唯一的一條途徑,如今也是不可能了。
不說明國東江軍就擺在那里,如果大清主力要繞道蒙古草原出兵明國的話,東江軍就肯定會侵襲遼東腹地。以東江軍的精銳,兵力不留夠的話,后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