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看著建虜每日滿載而歸,心中也是凄苦的同時,就盼著建虜早日回遼東。
他沒想到,等到建虜搶得差不多,要回遼東的時候,竟然把他和所有被抓的朝鮮文武官員一起帶走了。
朝鮮國內,被建虜這么一搞,就等于沒有政權了。
整個朝鮮,逃脫了建虜燒殺劫掠的那些人,紛紛轉而投靠明軍。
他們中,有的人,是為了抱大腿,獲得明軍的保護;有的人,是為了想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報仇;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至少明軍成了朝鮮境內最大的勢力,而且大明的仁義就擺在那里,明軍的戰力也經過了平壤之戰的檢驗,就成了朝鮮人最好的選擇。
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讓盧象升也很是意外。
對于建虜滿載而歸的隊伍,他也想過偷襲,不管是為了那些從朝鮮劫掠走的糧草物資,還是朝鮮君臣,但是,這一次,建虜根本就沒給盧象升的東江軍機會。
東江軍的實力,他們大概已經有數,一直防著東江軍,探馬四出,放出很遠,而本身又都是騎軍。在他們的高度戒備之下,東江軍自己在平壤之戰中實力大損,至今沒有恢復過來。因此,盧象升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根本就沒辦法去偷襲建虜軍隊。
對此,盧象升一邊派人向京師飛報情況,一邊下定決心重振東江軍戰力,就從來投的朝鮮人中挑選青壯,選入東江軍開始訓練了起來。
同時,基于朝鮮已經廢了,東江鎮設在皮島,也離遼東有點遠,因此,盧象升做出決定,把皮島作為訓練新兵的大本營,而他的帥府,遷往遼東半島那邊的廣鹿島。
正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的信使也到了,密旨交代他,必須以保證東江實力為主,朝鮮之事,能救則救,不能救就不要硬耗東江軍去救。
另外,信使過來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不是這個,而是組建信鴿的通訊網絡。需要在遼東這邊培養信鴿,讓信鴿把這里當家,只有這樣,再把信鴿帶去天津那邊放飛的話,它才會飛回遼東這邊。
盧象升聞之,當即大喜。他本來就為通訊遲緩的事情大傷腦筋。如今皇上那邊主動在做,為此還調來了國內最擅長信鴿培養的人才,這對他來說,比派來一千兵力都要來得高興
與此同時,盧象升當然也遵從崇禎皇帝的旨意,開始用心在遼東這邊。他一邊繼續讓鄭芝龍巡視遼東沿海,接那些逃到海邊的漢人百姓上島,并從中分析建虜的情況;一邊也開始散布謠言,說某某某和明軍這邊有往來。
反正這種事情,不管建虜信不信,都夠他們忙亂一陣的。
整個崇禎十五年的上半年,建虜和大明這邊,就大概是這么一個情況了。
然而,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明末的建虜,氣運真是好得爆棚。
就在崇禎皇帝覺得,按照這么下去,大明實力在快速增長,建虜卻在內耗,只要一有機會,說不定就能征討遼東了,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