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六月初三日,夜半時分,平陸大地龍翻身。震壞城垣民居,山崖崩裂。
初四日,山西安邑地龍翻身,從西北起,聲如雷,官民廬舍俱倒,人有壓死者。
蒲州、榮河人多壓死。
山西省臨晉、垣曲、解州、沁源、陽城、壺關、夏縣、垣曲;陜西省潼關衛;河南省河內、武陟、繩池、陜州、閿鄉等州縣,均受到波及。
這次地龍翻身地跨三省數十州縣,連震不已,初九日又震,十三日又震,以至數十日方止。
后世根據描述判斷,震中烈度ioviii,震級為六級。
這個地震,在原本的歷史上,壓根沒有在大明朝堂上掀起什么波瀾。
地龍翻身,不就死一些人而已么
在這崇禎十五年,大明和滿清的決戰,以洪承疇、祖大壽被俘,山海關外,全部失陷為結束,震動朝野;張獻忠攻克舒城、廬州等地,聲勢浩大;李自成兵圍開封,左良玉等援軍皆敗。
這些事情,對于大明朝堂上的君臣來說,每一件事情都比地龍翻身要嚴重多了。
不過在這個位面上,建虜正在頭疼整頓自己內部;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尸骨早寒,大明的百姓,基本上是處于一個安居樂業的狀態,雖然很多地方的日子還很苦,卻已經不復前些年的兵災、天災等等時候的凄涼。
而且崇禎皇帝非常重視各地的防災抗災,因此,當地震發生之后,秦、晉、豫三省受地震波及的官員,一邊開始救災的同時,一邊往京師加急上奏災情。
一開始的時候,崇禎皇帝還不是很在意。
他看重防災救災,由此帶來一個副作用,就是地方官府往往會把災情往大里說。如此一來,大災被地方官給搞定了,那就是一件大功勞了。而且萬一救災不到位,出了紕漏的話,也能有話好說。要是能獲得朝廷更多的物資撥給的話,那就是更好了。
對于這種情況,崇禎皇帝當然是禁止的,并且令地方都察院和廠衛巡查核實。但是,人的本性就是這樣,這種情況始終存在。
因此,這一次,崇禎皇帝還以為這地震應該不怎么樣。至少在他的印象中,大地震似乎都是在西川那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