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說得都說了之后,崇禎皇帝順便賞了湯若望一顆甲級竊聽種子,就沒興趣再與之對話,由東廠番役押送這些西夷,前往廣東的濠鏡澳,將從那里監督他們離開大明。
隨后,崇禎皇帝便下旨,龐天壽身為御馬監掌印太監,熟知宮中規矩,卻依舊伙同外人窺視大內,意圖對付皇室,深負圣恩,斬立決,首級懸于宮門之上,以儆效尤。其他從犯,流放海南。
由此,這個事情,就算這樣結束了。
這個事情,在大明民間,并沒有掀起多少波瀾,畢竟這個時候,西方教派在大明的影響還很小,只有一些與之相關的才有關注。
接著,便是過年了,大明上上下下,都在團聚,期待著來年日子能夠一年比一年更好
相對于大明過年的鞭炮聲,孩童的嬉戲玩鬧聲,大人的笑容祝福聲這些,遼東這邊就非常慘淡了
在鐵嶺王府,孔有德一家吃著年夜飯,氣氛很是有點壓抑。
忽然,孔庭訓一把丟下筷子,有點賭氣地對孔有德說道“父王,兒臣想吃白面饅頭,還想吃肉”
一聽這話,他姐孔四貞也把筷子放下了,連過年都沒有白面饅頭吃,也沒有肉,這還是王府么
孔有德聽得身子一僵,愣了一下,抬頭看去,見所有人都在看著他,不由得心中嘆了口氣,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容,對他兒子說道“乖,想當年的時候,爹連這些東西都沒得吃呢,快吃吧如今這日子,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孔庭訓卻不買賬,還是賭氣說道“可是,如今您是王爺了啊兒臣聽甲喇額真家那小子炫耀,他家都有肉吃,還有白面饅頭,他都吃一口,吐一口的”
“夠了”一聽這話,孔有德終于沒了笑容,厲喝一聲,站了起來,打斷了兒子的話,盯著他,幾乎一字一句地說道,“如果不想吃,就不要吃”
說完之后,他轉身離席,自己走了,留下其他人都是一臉憂愁這日子,真是越來越難過了啊
之前的時候,在鐵嶺是王爺為尊,并沒有女真人的甲喇額真,自從先皇駕崩,耿仲明背叛大清之后,盛京那邊就派來了甲喇額真。鐵嶺的事情,名義上是要孔有德和甲喇額真商量著辦。但實際上,大多數事情,都是甲喇額真強勢做主了。
孔有德頂著一個恭順王的名頭,實際上就只是一群農奴的監工,只負責具體的農事而已。
此時,孔有德來到庭院,渾然沒有顧忌寒風刺骨,只是任憑寒風吹著,抬頭仰望一輪彎月,心中是有點茫然了。
說真的,當他聽到兒子說堂堂王爺,竟然連白面饅頭都沒有得吃時,他是真得被刺激到了。
當時候,他就想起了還在東江軍的時候,那個時候條件也是非常艱苦,同樣是要吃糠咽菜。不過他隨著軍職越升越高之后,過年時分,白面饅頭終歸是有的。可是沒想到,在大清幾年之后,竟然落得比在東江軍還不如的地步了
想到這個,孔有德不由得想起了如今的大清,還在以前的時候,真是萬萬都不會想到,大清竟然也會有今天
那個時候,大清是何等的囂張,簡直就是壓著大明打。大清軍卒的囂張,如今還是印象深刻。
那個時候,大清的人,都是有包衣分的,地位越高,分到的包衣就越多。什么時候到過吃糠咽菜的地步了,都是大魚大肉,吃得好,喝得好,才有力氣廝殺,打了勝仗,搶到的東西越多,分到的東西也就越多。
之前的時候,大清每次覺得人力不足,財力不夠,就會入關去劫掠。就好像關內就是自家的自留地一樣,想去就去,想搶就搶,而明軍卻只能干瞪眼,壓根就很少有軍隊敢和大清軍隊正面相扛,大都是聞風而逃,是大清軍隊追著明軍殺的
曾幾何時,孔有德甚至都有一種錯覺,該不會有朝一日,繼續這么下去的話,大清會不會打進關內,然后就不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