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左等等,右等等,輪值潛伏的夜不收都換了好幾撥了,就是沒見鞍山驛堡那邊的韃子派兵偷襲。
實際上,不要說偷襲的兵了,就是增援海州的建虜,都不見蹤跡。
雖然手下將領們都還信心滿滿地等建虜出兵,但是崇禎皇帝卻感覺有點不對。按理來說,這過去幾天,差不多豪格的騎軍應該也要到鞍山驛堡了,可為什么岳托始終沒有派兵
不管是豪格還是岳托身上,都沒有竊聽種子;他們的部下,也剛好沒有攜帶竊聽種子的建虜在。于是,崇禎皇帝就只能靠自己來判斷了。
面對地圖,他開始認真審視之前的想法,以此判斷岳托所部的動向。
這鞍山驛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襟遼陽而帶海城,東北距遼東重鎮遼陽、東南距臨溟海城均為六十里左右。地點適中,扼東、西鞍山咽喉處,是明代遼東都司通往遼南、遼西的門戶,扼守遼南古道要沖。
如果岳托所部不從鞍山驛堡出騎軍偷襲的話,那就要繞很遠的路了。根據多鐸之前送消息過去來判斷,至少事前是不可能派兵主動偷襲的。這一點,從多爾袞那邊也能證明,并沒有相關消息。
如果是接到多鐸送過去的消息,從鞍山驛堡出兵擔心會被自己這邊發現,那繞很遠的路,值得么自己這邊的夜不收也是撒了很遠的,偷襲能不能成,也是未知數來的。
另外,還有一點很奇怪。崇禎皇帝皺著眉頭,看著地圖繼續想著。為什么岳托所部就不派兵增援海州,難道就不怕海州被自己打下來
一想到這,崇禎皇帝忽然猶如醍醐灌頂,一下醒悟過來。自己為了吸引建虜源源不斷地跑來海州,因此對于海州其實是圍而不打,最多意思一下而已。
很顯然,是自己給建虜的壓力不夠,所以他們也無動于衷。要不然,不至于不出兵救援海州
想著這個,崇禎皇帝忽然感覺自己之前有點太依賴竊聽種子,所思所想都是根據竊聽種子所聽到的消息來做。多鐸建議說要岳托派兵偷襲耀州驛,自己就不做別的事情,就想著吃掉偷襲耀州驛的建虜兵馬。
這么做,此時想起來,其實是舍本求末了
自己御駕親征的目的,是要帶動建虜,讓他們消耗積存備用的糧草,消耗地越多越好,最后,孔有德那邊給建虜致命一擊,毀掉建虜所寄予希望的糧食,救走大明百姓。那么這一次御駕親征的目的,就達到了
自己所有的想法,做事,都要圍繞這個目的來進行,而不是想著消滅多少建虜。只要自己的目的達到的話,估計光是餓都不止餓死三千建虜。
想明白了這點,崇禎皇帝的心情變得格外舒暢,再重新審視自己應該采取什么策略,也立刻便有了主意。
與此同時,在海州城內,多鐸其實也和崇禎皇帝一樣,納悶的同時,著急啊
信使回去了好幾天了,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更不用說,趕緊增兵來援海州。
他娘的,從鞍山驛堡到海州,也就六十來里路而已,就是爬,也應該已經爬到海州了啊多鐸惱怒地想著,便又派出信使去催。
如今海州城這邊就一萬多點人馬,面對城外,卻是五萬左右的明軍。更為關鍵的是,城內糧草因為耀州驛戰事的消耗,已經沒有多少了。說起來,還得“感謝”明軍,把帶去耀州驛的大部分步軍給收拾了,要不然,多那么多的嘴,海州城里都要吃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