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過了多久,他還是想不出一個頭緒來,便回想起后世,看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
還真別說,就那么一回憶,崇禎皇帝立刻便想起了后世解放戰爭時期的事情,頓時,他眼睛一亮,或者在這個時候,憑著自己的威望也可行
這么想著,他便立刻召見東廠提督王承恩和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分別吩咐他們兩人去核實自己的想法。
只是一日的功夫,廠衛兩邊就把消息報了上來,情況和崇禎皇帝所想的差不多。
“呵呵,這樣就好”崇禎皇帝松了口氣,吩咐他們倆人在三天之內要核實清楚更具體的情況。
之所以給三天,就是在等盧象升報捷信使到來,以此為契機來做那個事情。
三天時間其實說快也很快,盧象升的捷報信使很快快馬馳入京師,報捷官軍已經攻克鞍山驛堡,大明將士重新出現在遼陽附近了。
對于京師這邊的百姓來說,當然知道遼東的情況,也知道攻克鞍山驛堡的意義是什么。雖然他們早就知道,攻克鞍山驛堡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如今真攻克了,還是非常高興的。
一時之間,京師的酒樓茶館,街頭巷尾,難得地轉移了話題,大多數人,不再討論做什么實驗好,而是在議論朝廷官軍什么時候攻克遼陽、沈陽,消滅建虜,光復遼東
收到盧象升的捷報,崇禎皇帝立刻召開六部九卿,內閣和司禮監以及京師中勛貴參與的大會,地點是在武英殿內。
看著底下人頭滾滾,崇禎皇帝掃視他們,笑著說道“諸位,盧卿的報捷奏疏,卿等都看完了吧”
聽到這話,首輔薛國觀為首,帶著文武百官一起向崇禎皇帝行禮,恭喜大捷。
不過這并不是崇禎皇帝想要的,因此,在他們行禮完畢之后,他便收了笑容,沉聲說道“盧卿在報捷奏疏中言明,如今建虜被饑荒威脅,這個冬天剛過,實力大減,正是討伐建虜的好機會。如果再拖延下去,讓建虜找到吃的,恢復過來的話,戰事就會難打不少。他提議朝廷應該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對建虜用兵,朕深以為然,諸卿以為呢”
他自己先說了,我覺得盧象升說得很對,我很贊成,你們誰敢反對
在這種情況下,又確實有道理,自然沒人敢反對,不過戶部尚書還是出列奏道“陛下,時機確實是難得的時機,但是,大軍所需之糧草物資,暫時難以籌備齊全”
也不知道是不是怕皇帝不滿,他接著就詳細把京師這邊的糧草儲備全都細細地說了一遍,以表示這是實情,不是他想反對。
對此,崇禎皇帝也不打斷他,就讓殿內群臣都聽清楚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