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崇禎皇帝親征,對于外人或者就洪承疇本人來說,都是對洪承疇能力的一種質疑。這種情況,終歸是有點不好的。
如果是別的事情,就算敗了影響面也會比較小的;或者說不是去西征天山,而是攻打四川的某個土司,那崇禎皇帝肯定會放手讓洪承疇去做。
但是如今,洪承疇要剿滅的敵人,遠在西域,后勤壓力很大不說,還是在草原上,如果準葛爾部不和明軍進行正面決戰,事實上,只要準葛爾部的頭領稍微有些腦子,也肯定不會和明軍硬碰硬。如此一來,洪承疇所領的明軍能耗多久
如果洪承疇這支明軍失敗的話,就等于把整合起來的草原騎軍給敗了。另外,戰敗也會影響已經歸附的草原各部族,有些原本就不甘心歸附的蒙古人,就很可能會出幺蛾子。也就是說,一旦洪承疇所領大軍被準葛爾部打敗的話,是會引發一系列后果的。
雖然崇禎皇帝是有把握,如果洪承疇戰敗了,他可以領軍再出征,憑借著金手指的優勢,應該也能打敗敵人。
可是,如果這樣的話,第一個,洪承疇所部戰敗而損失的人力物資,就全都浪費掉了,會影響大明經濟的發展;另外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是崇禎皇帝已經三十八歲了。雖然大明已經強大起來了,可離崇禎皇帝的目標還很遠。時間,才是崇禎皇帝最缺的,要是洪承疇所部失敗的話,至少要耽擱兩年時間,他耽擱不起。
雖然在崇禎皇帝領軍出征之時,已經是崇禎二十二年五月初,孫傳庭所部已經推進到了江戶,估計到年底,最多明年就能占領整個本州島,可以說,倭國差不多已經拿下。可是,南北美洲的事情都還沒提上議程;洞吾造船廠也才剛建造完成,造船出來也還要時間,中東那邊,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出現明軍的身影。
另外還有一點,通過洞吾巡撫閻應元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崇禎皇帝已經知道,大明征服洞吾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影響到了印度莫臥兒帝國。崇禎皇帝用腳趾頭想都能想得到,對于大明帝國伸手過去,莫臥兒帝國肯定是不樂意的,后面會有什么動作,都是一個未知數。
更不用說,國內的經濟建設,攀科技樹這些,也都離崇禎皇帝不得。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崇禎皇帝不可能有時間可以浪費。
因此,對于剿滅準葛爾部的叛亂,崇禎皇帝不想冒著要損失兩年時間的風險,決定了這次的御駕親征。
一路西向,在原有官道的基礎上擴建修筑水泥雙向三車道的新官道,對于騎軍來說,其實不是很友好。水泥太硬,會損害馬蹄。如果火車修好的話,就可以坐火車,真正地日夜兼程趕路。然而,這西向的鐵軌,修筑的難度比起南下鐵路要困難多了。至少這兩年,是壓根指望不上的。
崇禎皇帝巡視了一番水泥官道的修筑情況之后,索性從張家口出了關,在草原上疾馳趕往歸化城。準備到哪里歇息之后再去包頭,最后趕上洪承疇的大軍。
這一次,他雖然是御駕親征,不過卻沒有下旨讓洪承疇領軍等他。他相信,以洪承疇的能力,不至于在他趕到之前會打敗仗。
在崇禎皇帝還沒出張家口時,洪承疇就收到了旨意準許出征,同時還知道皇帝也領驃騎營出京的消息。
說實話,洪承疇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就算他城府很深,也是失神了一會,有點失落感。在他看來,要是換成盧象升的話,估計皇上就不會御駕親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