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到達之后,首先便對第一次戰事做出了定性這是一場大捷,粉碎了準葛爾部叛逆的陰謀,在哈密堅守無投降,正是體現了大明堅強不屈,保家衛國的軍魂,因此,所有在哈密堅守的大明將士,均被記功,并受哈密紀念章一枚。
甘肅巡撫呂大器有過有功,但功大于過,升左都御史,兼太子少保,準其告老還鄉,休養身體。
另外,哈密之戰中戰死將士,全入大明忠烈祠享大明香火,家屬按律得到優待;
但是,在哈密之戰中潰逃的那一部分,就和當初遼東部族投降大明一樣,全部降為奴隸兵,準他們隨軍繼續作戰,戴罪立功者方能重新轉為正式的大明將士。當然,對于那些百戶以上軍官潰逃的,崇禎皇帝沒有手軟,軍前斬首示眾
雷厲風行地做出了賞罰之后,崇禎皇帝的身邊,就是四萬左右洪承疇所部,以及一萬多騎驃騎營將士,人數重新達到了五萬多人。
不過這其中,有五千多成了步卒。這些人就不方便繼續隨軍,因為趕不上大軍行進速度。因此,崇禎皇帝下旨,他們在哈密就地駐守,修筑哈密,為將來大明掌控西域做準備。
然后,他就領著四萬五千多騎,再次西征,從哈密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這一次,全軍并沒有分散,所有騎軍,都合在一起,最多各部之間,相差一日行程,分散成南北兩線,向烏魯木齊方向推進。
當然,崇禎皇帝這么做,并不是沒有一點目的的。
在哈密出發之前,他就釋放了十二名準葛爾部騎軍的俘虜,明確告訴他們道“朕來了,給你們準葛爾部最后一次機會。朕會在輪臺等你們,期限半個月,立刻無條件投降。過期不候,滅族”
這十二名準葛爾部的倒霉蛋是在洪承疇所部救援的過程中,俘虜的沒能及時逃走的準葛爾部哨探。他們原本以為會被明國皇帝殺了祭旗,沒想到還有命活著回去,不管他們是否真心,都是連聲答應,保證把話帶到。
他們自然不會想到,崇禎皇帝在他們之中的三個小頭目身上,各自放了一顆甲級竊聽種子。把這些人放回去,就能讓他找到準葛爾部騎軍躲藏的地點。要沒有這個金手指的話,而且他們不投降大明,那就真得是殺了祭旗了。
所謂輪臺,其實就是后世的烏魯木齊,是貞觀年間大唐始設。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膾炙人口的詩句。
這里北上就是準格爾盆地,南下就是伊犁地區,西進則是塔城地區,是準葛爾部原本活動區域的中心位置。
對于崇禎皇帝的這番部署,洪承疇其實是看不懂的。不過崇禎皇帝乾坤獨斷,并沒有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也不敢對此有意見,就只能這樣了。
如果要問洪承疇意見的話,他認為還是要分兵。他帶一路,皇上帶一路,預定目標,包抄合擊,這樣如果準葛爾部真在預定地點的話,就能合圍消滅準葛爾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