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大軍在一起行動,這么龐大的騎軍,就算能知道準葛爾部的所在,還沒到,對方也肯定逃之夭夭了。至于限期讓準葛爾部無條件投降,洪承疇認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他們真怕了大明,能無條件投降的話,也不會叛變大明,早就乖乖地跟著鄂齊爾圖汗一起歸附了。
當然,分兵行動還有另外一點好處,就是他洪承疇有可能可以做出一點成就,也算是他的私心了。
不過,洪承疇也明白,根據皇上以往的戰例來說,他做什么事情,哪怕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一點用處的做法,在最后也往往證明是非常英明的。皇上最為厲害的一點,就是能根據蛛絲馬跡推斷出事情的真相。換句話說,就是皇上很可能會在行軍過程中,推算出準葛爾部主力所在。
至于從南方傳過來,說皇上有天上的圣物賞賜給遠處的軍卒,從而能讓很遠的軍卒得到直接稟告皇上消息的能力。對于這一點,洪承疇作為儒家子弟,他是不相信的。
這種情況,哪怕在說這個的人,說得活靈活現,洪承疇也是不信的。他更相信,類似這種,其實就和大軍出征前,拋一個銅板看正面反面來獲取上天對這次戰事的預測,其實是這個銅板兩面都是一樣,從而達到出征的時候鼓舞士氣的目的。
不管怎么樣,皇上蒙上一層真正上天之子的神秘口碑,對于皇上統治大明是絕對有利無害的。
洪承疇就是基于這樣的想法,領著兩萬騎軍,和崇禎皇帝保持一天的距離,齊頭并進向輪臺開進。
大明這支騎軍,是為西域這邊最為強大的騎軍了。四萬五千多騎軍,鋪開之后一路西進,天地之間,就仿佛全是大明的了。
明軍夜不收當然要更辛苦一些,在大軍的前后左右都撒出去很遠,一面為大軍耳目,一面又要收集盡可能多的軍情,偵知敵人之所在。
在前往輪臺的途中,他們按照皇上旨意,把路上抓獲的牧民,不管是不是準葛爾部的牧民,又或者自稱是什么和碩特部以及其他部族,僥幸躲過準葛爾部追殺的,全部集中押送到皇上所在的中軍,而后押解一起前往輪臺。
就這么的,等崇禎皇帝領軍到達輪臺的時候,這樣的牧民,已經達到了兩百多人。明軍把他們看押在幾處地方,也不審問,最多的異常,是大明皇帝在眾多將領的簇擁下,瞧了下他們這些人而已。
當時候,幾乎所有的牧民都向大明皇帝跪下哀求,說他們是什么部族的,對大明最是忠心感激什么的,不過大明皇帝當時就沒理。只是在軍中將領對他們指指點點了一番之后就走了。
當然,所有人都不知道,崇禎皇帝其實在聽手下將領介紹這些俘虜的時候,就往他們每伙人中投放了丙級竊聽種子。
然后,崇禎皇帝就好像忘記了他是領軍前來剿滅準葛爾部叛逆,每天不是在營帳里睡覺,就是出去打獵,又或者巡視營地,看著軍中將士訓練什么的,日子看似很悠哉。
。,,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請加qq群64737765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