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一群將領聽了,立刻就沉默了。
達卡到德里,有將近三千里這么遠,消息從德里傳到達卡,估計德里那邊就已經有結果了。從達卡趕過去,哪怕只是騎軍,那也不可能及時趕到。
事實上,要是騎軍沒有備馬可用的話,長途行軍,其實沒有步軍來得快
緊接著,奧朗則布又問出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他領大軍回援德里,那么明國的洞吾大軍怎么辦難道就任憑明軍攻占空虛的孟加拉,然后再往西打
當初沙賈汗給得軍令,可是給洞吾明軍一個教訓,而不是讓洞吾明軍攻陷莫臥兒帝國的東部領土。如果就這樣回去了,萬一沙賈汗問罪,何以答復
對于這個問題,他的一眾手下又無話可說。而且那些當地將領,更是不可能不顧孟加拉這邊,反而要跑那么遠去救德里這種無用功。
因此,在地方將領的嚷嚷之下,對于德里求援的事情,也就有了定論。
雖然奧朗則布達到了他的目的,但他也有一些隱憂。
他不知道,為什么明國皇帝會突然從克什米爾地區殺出他到底帶了多少人馬,這是要滅了莫臥兒呢還是對莫臥兒的報復
這些問題的答案,因為他所掌握的信息實在太少,因此,他也無法得到正確的答案。
但是,你要說他有多擔心,那也是沒有的。
第一,奧朗則布很自信,覺得自己的軍事才能,遠勝其他人,包括他那個號稱“世界大汗”的父汗。
第二,奧朗則布和明軍交手過了,哪怕明國洞吾巡撫親自領大軍趕來,他也一點沒在意。對手的實力,他大概有數。他有把握,如果他愿意的話,早就擊敗眼前這些明軍,殺入洞吾去了。
“哼”奧朗則布想到這些的時候,心中就不無鄙夷,“如果不是本王要借用你們奪取更可能多的兵權,早就收拾你們了”
他的野心非常大,也早就有打算,沒有等著皇帝的位置落他身上,而是自己去搶,一如沙賈汗當年那樣。
這種在華夏大地上很少發生的事情,在這片土地上,卻也算常見,奧朗則布這么做,也算是子承父業的另外一種表現了。
不得不說,奧朗則布確實也有這個眼光和實力。他明銳地感覺到,不管德里最終有沒有被明國皇帝攻下,莫臥兒帝國都必將有大亂。因此,他便趁著這個機會,對手中的兵權做進一步的掌握。能拉攏的將領就拉攏,拉攏不了的,就尋個由頭責罰降職甚至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