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結果如何,理想與信念的結合,成就了帝國的擴張。
“所謂神圣無非就是找到一高尚的目的,這一點無論是在華夏文化亦或是西洋文化,都達成了共識就是構建文明與野蠻。帝國治下是文明的,而帝國之外是化外之民,是蠻族,通過渲染這種二元對立,讓本來單純的實力差別變成了一種合理差別。只有進入帝國教化的居民才是文明世界的人,否則就是蠻族、蠻夷。
這一點在西方的擴張中體現特別明顯,他們憑借著文明的優勢占領殖民地后,既把原住民視為奴役的對象,同樣也看做有待教化的對象,當然他們的教化是為了更好的奴役。雖然如此,卻也開成了他們的“神圣性”,但是眾所周知,這種神圣性是掠奪性,而帝國的神圣性,就在于“大同之世”,以掃蕩天下之不平“天下大同”為目標,嗯”
看著陛下,左宗堂說道。
“圣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今日之世界,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如此不公,帝國焉能坐而視之,帝國所為者,實為公平之道、平等之世”
在左宗堂提到最后八個字的時候,他特意加重了證據,甚至有些激動的用力一攥拳。
朱大皇帝看著左宗堂的目光都發生了變化,他的腦海中甚至浮現出了一句話公平,公平,還是他么的公平
公平
平等
不得不說,在世界上沒有有比這兩個字眼更具鼓動性的了,也更為人們所渴望。
一個本就不平的帝國大講公平與平等,這合理嗎
于法理不合嗎
不,沒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因為帝國帶去了相對的公平。現在的世界各國,那有什么平等啊
突然朱大皇帝笑了起來,他看著勐然下沉的魚浮笑道。
“帝國之疆,豐衣足食;帝國之外,貧困交迫。帝國之責,公正平等,帝國之道,大同之世”
在吐出這句話后,朱大皇帝看似平靜的內心,變得有點兒激動了,不為其它,因為所謂的“帝國之諾”本質上就是愿者上鉤的事情。
但總是會有很多人相信。
如果說帝國使命面向的主要對象是帝國精英,那么對繁榮、對公平的許諾就是面向帝國子民的
當然,也可以變成對全世界的許諾
也可以變成,帝國國民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就是把繁榮與平等帶給全世界
這不正是帝國的使命的神圣性嗎
什么殖民帝國
什么帝國擴張
不,大明帝國的擴張,從來都不是擴張,也不是征服,而是教化,是為了一個崇高的目的,這個崇高的理想是屬于全人類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