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傳言說,西門在撒瑪利亞地區被兩位圣徒反對之后只身來到羅馬,成為了先帝克勞狄烏斯的宮廷魔術師。
最后當圣彼得與另一位圣徒圣保羅來到羅馬后,三人一同在已經登基的尼祿面前對峙。
當著尼祿與兩位圣徒的面,西門親手將自己的頭顱斬下,隨后復生。
當然也有基督教的文檔記載說西門稱自己會飛,所以從高塔上躍下,最終摔成四截。
或是西門堅持將自己活埋并說自己將在第三天復生——————像是耶穌一樣,結果最后卻一直留在坑里這樣啼笑皆非的鬧劇。
基督教的文檔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只因他不是基督。”
西門究竟是生是死以后人的角度很難斷定,只能去問問身為當事人之一的尼祿或是在場的兩位圣徒了。
不管怎樣,圣保羅與圣彼得事后被憤怒的尼祿送入獄中卻是不爭的事實。
不是羅馬公民的圣彼得直接被送上了十字架,應本人的強烈要求,采取了和耶穌基督死法不同的倒釘。
身為羅馬公民的圣保羅則好一些,被送去了法院審判,最后被判處了死刑斬首示眾,結果也沒好到哪去。
如果西門真的死了的話,尼祿陛下恐怕不會這么生氣。
常常被謠傳的【不死的馬吉斯】實際上也應該是【不死的術士】或者是【不死的教士】才對。
不過現在的尼祿還未曾遭遇兩位未來會讓她大動肝火的使徒,如果不是卡利古拉的襲擊,西門也該活的好好的。
尼祿想要感謝西門最后遞給她的卷軸,因為卷軸召喚出的阿尼姆斯菲亞幫助了她,成功地挽救了尼祿的性命不說,還保全了她在羅馬的統治。
但尼祿又有些埋怨西門倘若能夠束縛總督的術式從一開始就不存在的話,她與阿尼姆斯菲亞之間的關系應該能更自然些吧?
可尼祿又不敢輕易地將最后一道令咒用掉,因為那是她與阿尼姆斯菲亞當前關系的最后保障。
倘若自己唯一能倚仗的總督也像是元老院與近衛軍一樣只是對她有限的忠誠的話
尼祿害怕那樣的情形存在,更害怕那樣的結局又一次出現在她的身上。
那樣的話太寂寞了。
尼祿討厭這種寂寞的感覺。
也許她更適合當個歌者或是舞者,當個杰出的戲劇演員,而非一個君主。
尼祿想要的是發自內心的稱贊、喝彩與愛戴。
而非被束縛在權力、地位、立場與利益之間,齷齪的人們所行的齷齪之事。
至于阿尼姆斯菲亞口中日后她會修建的“金宮”(doaurea),其實相比較于只容得下她一人的宮殿而言,尼祿也更想要建個劇場。
能讓每個人都心蕩神馳的黃金劇場。
沒有觀眾的演者,就如同沒有演奏者的樂器,縱使有再美妙的歌喉與音色,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總督。”
“悉聽尊便,陛下。”
“唔姆,牽著余的手。”
“遵命,陛下。”
阿尼姆斯菲亞伸出了自己的機械義肢,輕輕地牽住了尼祿纖細的手指。
“不是那只手。”
尼祿不滿地聲音傳來。
阿尼姆斯菲亞聞之一愣,隨后松開義肢,牽起了尼祿的另一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