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啊。”
賈珠點點頭信以為真,隨后和賈瑚告辭回到賈府繼續為殿試做最后的沖刺。
“今日璉兒去哪兒了?打聽到了立即向我稟報。”賈瑚倒不是讓人立馬把賈璉帶回來,只是想知道賈璉的動向,最好能讓賈璉早點回來。
賈璉心中煩悶,尋思來尋思去最終去了一趟他岳父的家中。王子騰見賈璉板著一張小臉,拍著賈璉的肩膀問賈璉這是怎么了?要是拿賈赦沒辦法了,他可以代勞胖揍賈赦一頓給賈璉出出氣。
“岳父大人,我想考武舉。”
武舉先考馬步射。馬射就是騎在馬背上行進的時候搭弓射箭,兩個回合射出六只箭,中靶三只就算合格。步射就更簡單了,站在地上射九只箭,能中五只就算通過。
之后比試力氣。包括拉硬弓、舞刀與舉石。弓分八力、十力、十二力,刀分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石分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
這些都合格的人才能進行到下一步考筆試的環節。
賈璉自幼習武,上面的項目對于賈璉來說都是小菜一碟。但到了筆試環節,賈璉就蒙圈了。只知道策考一題,論也考一題,然后題目都選自《武經七書》。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現如今武職多半由世蔭承襲,武舉只是個補充形式,所以大齊參加武舉的人并不多。不過武舉畢竟是“正途”,在日后升遷的時候更加名正言順,會讓不少人少說不少的酸話。
“既然璉兒有心想考,那就考吧。其實相對于文試,絕大多數參加武舉的人認為武試才是要命的。”
武試設有三項,每一項又分為三等。然而三項中要是有兩項成績為下等,那就歡迎下次再來了。其中最難的就是舉石,幾乎每個人都放棄了這一項。
舉石的要求是將考場備好的條石提至胸腹之間,再借助腹力將條石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口氣流暢地完成才算合格。
有些人就算能舉起來也不會嘗試,因為接下來還有文試。若是因為武試累傷了胳膊進而影響了文試,那可就因小失大,還不如把努力都放在拉弓與舞刀上。
但這些對賈璉來說都是小意思。
“文試你也不用擔心,我給你找兩本書,你回去看熟了就行。做文章就找你大哥咯,他那文章做得可妙,簡潔直白容易懂,最適合你學習……”
王子騰剛說到賈瑚,賈瑚派出去尋賈璉的人就到了王府里。賈璉一聽他大哥似乎有事兒要和他說,起身向王子騰行了一禮,又去和王熙鳳聊了兩句才回去。
回到榮國府,賈璉直奔他大哥賈瑚的院子。結果他回府了,他大哥卻出去了。
“不是說有事兒么,怎么大哥還去了勤王府?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是不是你小子耍二爺我?”賈璉的話快把小廝嚇哭了,連連搖頭表示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
事出匆忙,賈瑚向身邊的小廝吩咐了兩句就去了勤王府。
三月份是張紫蘭的預產期,司徒徹原本以為他兒子會在殿試以后出生,沒想到現在就急著出來。
“瑚兒,你這個做姑父的也來抱抱你小侄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