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昭業問“菩薩莊嚴相好,信徒愿修燕好,效巫山故事。”你好看,約嗎
地藏菩薩“孽畜,滾。”
蕭衍扔了一塊石頭又把他砸暈過去,保證了辯論佛法的純潔性。看不下去的其他皇帝過去吧蕭昭業扔回蕭道成修的囚籠中,關門落鎖,拿錘子修了一下損壞的地方,三層加固。
地藏菩薩的原則很簡單分別挑剔是最大的錯誤。分別心才是障礙,應該對所有人、所有物平等的來看,食物就是食物,區分的越細,對修行越沒有好處。咖喱就是一種很平等的食物,不論是肉是菜還是豆子,全都扔進去一起燉,燉完也分不清楚誰是誰,專治挑食。香料也是全部磨碎對在一起,用的時候抓一把就完事了,簡單方便令人身心清凈。
蕭衍發現難以說服他,換了一個借口養不起了養活吃肉的和尚成本太高,百姓負擔太重,以前拓跋燾滅佛就是因為肉都被他們吃了。
拓跋燾立刻辟謠“我是為了稅收勞役和兵丁。”這可是一個國家的三大項。
但地藏菩薩覺得這話對,養的太好了,是得控制一下。問題是,誰讓你們蓋大廟塑金身了“誰讓你三次出家,舍身當和尚,還要百官花錢贖你。這與我們毫無關系”
“逼人吃素這件事,確實是我的一廂情愿。”蕭衍“唉當皇帝太苦了。真想做一個清凈閑散的和尚,晨鐘暮鼓。”到處都是顧慮,為難。心愛的皇后生的大女兒和我弟弟私通,官員和朝野之間都不肯體諒我的苦心,二兒子叛逃出門,大兒子英年早逝,剩下的都不太好。
昭明太子蕭統也很難過,真不是裝的,他是真善良的一塌糊涂,吃飯的時候看見有蟲子,怕廚子被責打,就把蟲子吞下去了。他唯一的問題是,不應該當太子,更不應該執法。一番訴苦之后,地藏菩薩反而開導了這對父子一會。
劉秀本來很喜歡這套昭明文選,這是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題材,文學第一次和歷史哲學分離開來。隨手拿起一冊翻看,如同盛宴。
看看蕭統這個性情,感覺不行,這種寬厚對國家沒有好處。擾亂梁國法紀的人就是皇帝和太子父子,這還能有好嗎。
扶蘇和劉盈都聽過父親在閑暇時訓斥梁帝父子亂法,人治中最差勁的皇帝,比昏君沒什么區別的仁君,儒家教出來的木魚腦袋,人過中年立刻變傻嬴政罵完一遭,還要看了一眼兒子,眼神中隱藏的意思是你以前就比他們好一點。搞得扶蘇特別想立刻出去揪幾個罪大惡極、覬覦神器皇權的人出來明正典刑,最后還真抓了幾個刺探匠作監機密的人,送給父親過目,被明正典刑,這才避開了那不滿的一瞥。
三位真人本來想說點什么,但是他們辯論的時間太長了。
列子已經順風飄走。
莊子“算了,無所謂,吃什么都一樣。”
文子留了下來,打算跟他談談治國不是這么干的,后來又一想,人吃了苦頭和教訓,就什么都明白了,何必我多說廢話走了。
終于輪到漢朝的皇帝們說話了,他們激動的問“蕭衍梁帝”
“梁帝你是最長壽的皇帝怎么能長壽”
“別管什么兒子混蛋不混蛋了,誰還沒幾個混蛋兒子,來講講怎么長壽啊。”
蕭衍心累的不得了,依然有求必應“布衣蔬食,勤政寬容,寬容別人就是放過自己。50歲后絕房事,遠離嬪妃。”
皇帝們再見。
我們要是活的到五十歲還來問你你放過了你的國家吧。
你這不是故意罵人嗎你出身宗室,讀過書,知道皇帝們活到四十歲就很不容易了。有多少人連不惑之年都沒到。
扶蘇我爹可能要生氣了。
劉邦姍姍來遲,錯過了前面的辯論,聽到了最后的長壽部分“哈遠離嬪妃再吃素我不如去死”打聽長壽的事,就是想知道當年能不能活的比呂雉更長,把喜歡的兒子養大。按他這個標準,劉如意出生不了。白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