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捫心自問,如果不是前朝大臣們百般勸諫,后宮又皇后哄著我別殺大臣,我還能犯更多錯誤。也不知道帝范里寫的話他能不能聽,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勞煩,這都是我犯的錯啊,太能玩了。做皇帝的不聽別人勸諫,不犯錯還可,一旦犯錯誰能勸住
帝鎮中各自聚會的商量了一會,都認為李唐的前景堪憂。
劉驁翻翻家當,看看門口剛清理出來的小路。過去找李世民,閑聊了一會“我覺得你應該和閻君多要點地,你家人多,又給了祭品,何不多換兩畝地回來呢”就咱們兩家人多,我也想多要點地,那陪葬品不能白給啊。
李世民看著他沉默了一會“是嘛”他現在正在和劉徹探討長壽之道,哪有閑心擴大土地。現在一家三口也夠住,將來在隔壁住的要么是兒子要么是孫子,不拮據。
劉徹說到長壽正在生氣,看劉驁又嫌地方小,就想起一樁舊事“你想要多大昌陵夠不夠”
劉驁聞言大驚他被葬在延陵,可是繼位后先修延陵,修了幾年覺得不滿意,換做昌陵,昌陵處地勢低洼,要運土去墊高,足足的修了五年,國庫耗空,又有諸多問題,轉回去重修延陵。
但是呢兩個陵寢的尺寸都超過了漢武帝。
他剛死的時候,總是時不時的擔心祖宗們會以此為借口揍自己,別的皇帝進來時,也有點擔心他們說出這件事來,后來才發現,祖宗想揍人的時候不需要借口,而且他們好像沒發現這件事。等到漢朝結束就徹底放心了,除了漢朝皇帝之外,沒幾個人能記得這件事,官員百姓又不能去帝陵散步遛彎。
“我”
“要不是你好大喜功,漢朝能滅嗎”堆土可比挖山貴多了
接下來劉徹去教訓人。
李世民繼續看書,他沒想到,薛仁貴還寫的出周易新注本義這么好一本書,既是辨證又是兵法。還得從傳到地府的只言片語中,研究劉仁軌和裴行儉兩個人。
如今,小鳥依人的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已經被貶到偏遠地區。令人痛惜。只不知道有沒有人能頂上他們倆的職務,普天下的英才雖多,能盡入我懷中么都到我兒子懷里去。
人間,年僅三歲的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李賢正在抓著小狗玩。
六歲的太子李弘恭敬的坐在父母眼前,被二人教授、考教功課,又拿了些政治問題來盤問他。雖然年幼,卻對答如流。
李治“太子十分仁孝,和我很像。”
武皇后“是呀。”
前文已經提過,突厥的天宮和地府是一體的,沒有地獄,所有人都在一起,互相戰斗。
今日忽然發過來一封書信,送到閻君眼前。
阿史那社爾嚴肅抗議把自己算成突厥人,他雖然是突厥王族,是突厥可汗的次子,娶的卻是唐高祖的女兒,受封是唐朝的官職,還想給太宗殉葬,就是被攔住了。
想殉葬就是不想與太宗有片刻分離啊
閻君們只好又探討一次,這些人的歸屬,剛開始探討想起來一件事,一般都是死在哪兒就算哪兒的人,除非是自己想回老家,或是犯罪被遣送處境,他死在京城,怎么會跑到突厥的地府去
派人去仔細詢問,如果是鬼差們的錯誤,還得給人賠禮道歉。
派人過去一問,不是,阿史那社爾一開始只想回去看看家人,沒想到去了之后回不來。
閻君們也沒想到,派去突厥的一行人居然也沒回來。
嬴政“新制的唐弩還沒試過。”他試用過,還不錯,的確有改進。但還沒有大規模應用在實戰中。
“我們很久沒打他們,一個個還以為我們好欺負嗎中原的人都不好欺負,何況是鬼。”
“我們打過突厥的地府么”
“那些人畏威不畏德。”
白發閻君皺眉道“不管突厥人如何自相殘殺,把我們的校尉和一百名鬼卒搶回來。”
打不打不需要爭論,沒有道理可講。唯一需要探討的是正式發動戰爭突擊把人搶回來神仙出動
定下突擊的基調之后,就好選將了。要說親自突入敵軍內部的猛將,真多,就連李世民都常常這么干時眾寡不敵,陷于重圍,左右咸懼。太宗命左右先歸,獨留后殿。當然了,他的左右也沒敢先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