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惇只有一個李皇后,一個是黃貴妃。皇貴妃生了病,不思飲食,皇帝張榜求醫,來了一位民間神醫兼職賣冰糖葫蘆和果脯的人,一看這個病不就是小孩不愛吃飯嗎,就大力推薦自己的冰糖葫蘆。
宮中的山楂可以入藥,可以釀酒,可以燉的軟軟爛爛的喝紅色的山楂蜜,但還不至于簡單粗暴的裹一層糖就扎著吃,那多不體面。
“每天一串,吃半個月,準見好”
黃貴妃照樣吃了半個月,真的好了。賣糖葫蘆的從此暴富,拉高了整個行業的地位,在整個商販行業里,都比別人高一些。
黃貴妃病好之后不久,就被李皇后窺見皇帝齋戒祭祀的空隙,給殺了。
趙惇隨即生病,又傷心,又驚懼,卻還是對皇后又怕又愛,受其擺布。
不管黃貴妃死不死,冰糖葫蘆從此之后名揚天下。不單是治好了娘娘的病,而且又甜又脆又酸爽,誰能不愛。
就連祭祀時,也不免給自己夭亡的小孩子祭一盤糖葫蘆過去。
小孩們如今已經不是小孩,而且一點都不傻,知道這些年的經驗,任何一個新鮮玩意在稀少時,都能賣到高價。地府沒多少人愛吃糖葫蘆,也沒有多少山楂存貨,第一批拿到市場上的冰糖葫蘆,輕而易舉的賣到高價,而且價格節節攀升。
高價持續了足足三個月白瓷盤上的冰糖葫蘆,已經可以作為拜會友人的禮物,甚至是厚禮。
米芾不愛吃這個,覺得黏糊糊的糖很臟,特意寫了紙條貼在門口,謝絕攜冰糖葫蘆之仰慕者。
一貼出去,毫無反響。新來的拜訪者依然胡亂帶他們精心準備的禮物前來拜訪,米芾出門一看,字條不見了。
他寫的字太好了,看到這張紙條的第一個人,扯下紙條揣著就跑了。
回去裁開了,仔細已調換,攜冰糖葫蘆之慕者,絕謝之。
最后一個之是他自己臨摹的。
米芾對此一點都不意外,回去揮毫潑墨,寫在門上。
第二天清晨,米芾“我門呢”
他當年能為了字帖盜取墓碑,深夜上船疾馳而去,被當地官府派人追回,并傳為一時佳話,別人偷他門怎么了
不能怎么樣,唯有憤憤然去報官。
鬼差們疑惑且憤怒“我們天天巡視,怎么會沒發現呢”
被按在墻上的三個書生“因為我們沒有惡意”
眾所周知,鬼差巡查時注意的是周圍的惡意,他們滿心的仰慕,又沒有傷害任何人,這個門對于米芾來說,價值僅有這門本身的價格,不算貴。這就和吃餃子缺蒜從鄰居家拔一頭,差不多。
鬼差“還挺有手藝,悄悄把人家門給下了。怎么著尋思不會被人發現早上一起床看見門丟了,能不發現嗎”
“蘇黃米蔡四大家現在有三個還在,要是都像你們這樣偷門,他們早晚待不住。”
書生們嘆息不止“我們本來買了院門,想去偷梁換柱,可是”
由于分贓不均,先在家欣賞這門上灑脫自然的筆跡,誰都不肯先動身去給人把門安回去。
字寫在門上,那么偷字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人買一個新門,把舊門卸下來,安上新的,帶走。
米芾也只能吃驚于他的字怎么會憑空從門上消失
根本想不到是被人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