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往祖父身后躲,這才說“確有其事。”
朱元璋隨便踹了兒子一腳“你是不是傻了他是唐太宗,你是個什么”
朱棣之前聽解縉等人說起過這件事,但不以為意,現在也用滿不在乎的口味說“他雖然行事略有些放縱,但還算聽話,分得清尊卑之分。自夸而已,不會真謀反。”您還時常自比漢高祖,并認為自己長得更俊呢。他和我不一樣,在爹生前就覺得我會奪取皇位,幾次勉勵我別這樣,結果沒有出乎他的衣料。朱高煦看起來沒這個野心,更沒這個能力,我給他的封地,又叫他強行就藩,地址可以杜絕謀反的可能性,那個地方如果要謀反絕對會失敗。
朱元璋當即大怒“等他真謀反時,看你怎么收場”
“失敗了被關進鳳陽高墻內,成功了來見你我,到時候爹再教訓他。”
朱高熾微微有點不安,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太宗不復過去的恭順,現在沒有君臣之分。
明太祖和明太宗有理有據的吵了起來,就地畫了大明疆域圖,三個小石頭擺在兩京的位置上,畫出大運河的樣子,北京和南京之間、靠著海的位置是漢王的封地。“這地方上會被兩面包圍,往后又沒有退路,比起原先云南藩國,更無法謀反。古來征戰,或北上,或南下,南下的通常能獲勝。他在這里,衛兵人也不多,以數千人、一座城,力敵兩京”
朱元璋“如果他沒腦子,照樣會謀反。你老子奪取天下不僅靠自己文武雙全,還靠敵人腦子不好使。你不也是一樣”
路過的朱允炆受到暴擊,默默的走開了。
是我,是我,腦子不好使說的就是我。
朱棣無話可說,確實如此,全靠朱允炆昏招迭出,呵斥兒子“你認為你弟弟傻嗎”
朱高熾認為這是個送命題,表面上的一個疑問,實際上是站隊。他冷靜的回答道“二弟是否愚鈍,得與人對比,才知根性利鈍。”
朱棣挑眉“好,你說,他和朱瞻基相比”
我被套住了,我也覺得朱瞻基比朱高煦聰明,好圣孫啊,真是好圣孫。朱高煦缺乏城府與謀略,又不受文官支持,還有些兇暴,我看他文武雙全又有些憨,卻不足以承擔大業。
朱元璋摸摸孫子的頭“從小就機靈。現在是個小機靈鬼。”
朱高熾平靜的低頭,心說幸好我當皇帝的時間不長,雖然放松了些,還沒徹底放松警惕,對答時還記得思慮周全。等到朱瞻基來的時候就好辦了,兩代萬歲都喜歡他,又文武雙全,咦,這小子真是好福氣啊。
我死的這么突兀,他會怎么應對,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朱高煦絕不會安分守己。他確實不聰明。
羅貫中一杯接一杯的喝酒,有點迷茫,對面這倆美男子強留自己喝酒,要自己思考,我想什么
本來送完書稿又買了許多最熱門的新書,打算好好喝幾杯,觀察一下人間風貌,然后回去繼續寫,他有一個有點作死的靈感,寫了有點危險,不寫又憋得難受,不如寫出來自己存著看。
地府的生活寧靜快樂,歌舞聲色不絕于耳,古圣先賢在蕉下,林下風氣大熾,云淡風輕不思爭斗,除了自己喜歡的書畫景色之外就是飲酒作樂。文武之間不傾軋,雖然有采風使游走于地府各地,采集鬼魂們傳唱的歌謠,但沒有錦衣衛更沒有他們傳言中的東廠那種恐怖的東西。
他也樂不思蜀,如果不是書商幾次派人登門催稿,這一本靖難演義還不知道要過多久才能寫完。以前人間生活緊張不安全,寫起來可快了,滿腹的心思的都用在寫書上,不想出門。地府一派歌舞升平,酷吏和惡霸不復存在,人與人之間雖然有矛盾,至多是報以老拳或是互相咒罵,極難見到當街殺人的場景。強搶美女、霸占田產更是難得一見,住時間長了,漸漸懶散,再也沒有當年在元末天下紛亂時,聽著邊地焦土的信息寫小說的感覺。
當時他寫的不是歷史,就是眼下。鐵索連船是當下。現在則不然,現在寫的是回憶中的事,寫出來的東西難免讓自己失望。好不容易在刀山地獄里找了一個當鬼卒的職務,天天找感覺,總算把鐵鉉這段寫的真切了許多,不寫鐵鉉之烈,如何襯托出朱棣之兇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