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地外的儒生們吵吵嚷嚷了一會,那些堅定不移愿意去稱量的人壓倒了反對派。
他們就一句話:你們心虛什么?
校尉:“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這天平兩端,魂兒比書高,魂兒就能過去,魂兒比書重,就滾吧您吶。”
第一個人有些為難:“我們要敬惜書籍,不能高于圣人書籍之上。”
朱熹:“呵呵,不必客氣。我叫你們不應如此激進,有人聽嗎?”
我計劃的好好的,講學,通過帶領大家提高自己,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向好,理學自然而然會推廣開。地府和人間一樣,誰道德高尚,誰修行出眾,都會聲名遠揚,會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求學。
要徐徐的讓他們看見理學有多好,現在已經有官員跟隨我學習。
第一個人想了想,說的也對,當即對他深深一揖,跨上了天平。
這秤盤直徑三尺,比蒲團可大多了。
人一邁上去,飄飄悠悠的顫了顫,直往上飄去。
“過,下一個。”
都尉慢悠悠的說:“想想你們想要什么。擬一份奏本。”
宋慈拱手:“都尉此計高妙絕倫。”一下子就都安靜了,都注意著前方。而他的人正在后方,逮捕那些悄悄溜走跑掉的人。
都尉還禮:“府尹上報及時,我們才來得及請人修繕安排。”
第二個是朱科,他上前時略有點躊躇:“我生平不曾昧心欺人,唯獨在十三歲哪年,偷過廚房中兩個煮雞蛋,二十五歲那年,動過納妾的念頭。罷了,今日如果為了這件事,也是我自作自受。”
結果他也過去了。前五個人一連串都過去,速度很快,過去的人就開始探討我們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后面那些心里略微有鬼,模棱兩可的人,都覺得沒什么。
第六個人一上去,直往下墜,就像放了個活人一樣。
眾人又一陣大聲喧嘩,一頓亂叫。
秤上的人還沒逃走,直接被鐵索一纏,扯下來丟到旁邊的地毯上。豎起來的條案上立馬浮現出其人生平中違反道德的事——搞過書童,給人做教書先生時覬覦女主人的美色舔對方的茶杯,以家人有病為由誆騙過錢財,進京趕考時借宿在寺廟里,和不受清規戒律的和尚一起做了多人運動,考試落地以寫日記題材的小黃書為生,死后酷愛美酒和山珍海味。
前面這些已經足夠令人側目,唯獨最后一條——筆名:婁倩娘。曾參與翰林院《三秋景》編撰。
“這不是我們理學的人!是翰林院派來的細作!”
“翰林院手段何其卑鄙!”
也有年輕人大叫:“什么,你是婁倩娘??”一時不慎暴露了他也看那種書的事實。失魂落魄的走開了。
劉邦驚的掉了油條,擠到前面去:“還行還行,長得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