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提出的要求,從理論上來說,合情合理,一個皇后有了帝炁確實不合理,如果她稱帝成了皇帝,有了正式的‘名’和‘分’,無形中的權柄會進一步提升。
有‘名’就占據了禮教的制高點,就有了合理合法的權力劃分,掌權的太后只要不稱帝,就算穿龍袍稱朕,她也還是個太后,就算她高居廟堂發號施令,掌管國家的財政和軍事,那也只是代勞。一旦稱帝,那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漢朝的皇帝們必須在:‘提高己方戰斗力但呂雉專權更加名正言順’和‘禁止呂雉稱帝,但漢朝有可能在和唐朝開戰時落入下風’之中做出選擇。是對內還是對外?
但是神人夢授神機這一點也太離譜了吧?但凡是一個看過書的人,都知道入夢是假的。有些用來搬出已死的祖宗來鎮壓朝中反對聲音,有些是給自己的不道德行為找一個憑據。
不論男女,都有在睡覺前給自己編故事的習慣。
嬴政本來對此事模棱兩可,呂雉提高了實力,漢朝卻不一定會被分化瓦解,這很有可能有利于漢朝,加強他們對唐戰爭的勝利,這對朕又有什么好處?
謀臣們給他出了個絕妙的好主意:“臣有二計,可保陛下無憂。”
“說。”
“第一,派人游說漢帝,散布謠言,令皇帝百姓一起反對呂后稱帝。第二,陛下可遣使去呂太后、馮太后處,提親。”
“哦?”
“提親的禮物不必過分豐厚,只要陛下允諾,她們改投秦國,陛下支持她們稱帝。只要漢魏兩家堅決反對她們稱帝,將來也未可知。”
“朕不支持。”
連后妃干政都必須扼止,焉能娶兩個女人回來,要朕親自給她們加冕?這固然成功性很大,也能提高朕的軍事實力,但有兩點,第一她們不順服還想要權力,同時又會和對面成為敵國,還讓他們。第二,朕心里膈應。
謀臣卻勸道:“她們不僅能帶來提高一截的帝炁,還有對漢魏兩國的深入了解、控制,以及大面積的土地甚至是軍隊。”誰會孑然一身的出走呢?帶走的越多,自己的地位越高,這一點誰都懂。
“比起能獲得的兩大強手,陛下您只要付出一個虛名即可。現在不是人間,不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到處都有皇帝,多兩個又有何妨呢?”
“而且越是背叛故國的人,越要賣力為新君效力。”
“陛下三思。”
嬴政:“朕不同意。誰敢再議此事,在油鼎里炸脆了再撈出來!”
“那就炸吧,臣再說一句,陛下您有兒子。”
始皇這才想起來,自己還真有兒子,如果是那樣的話,倒不是很過分。
可心里依然不適,不行。
有謀臣看出陛下還是很不愿意,就出來反駁:“陛下,臣以為不可。呂雉無論稱帝與否,都可以分化瓦解漢朝。正如武曌可以離間唐太宗父子之情。她們這種女人,在誰處,便能禍亂誰家江山。陛下,李唐已經改換為武周,不論將來是侄子還是兒子繼位,武周都是李唐的一個心結。難道武曌能有佛門大智慧,退位歸還李唐神器嗎?不可能的。李唐宗室已被她斬盡殺絕,絕無第二個劉秀重整河山。”
李世民其實也想說這件事,尤其是越王攻打武曌的時候,那個交戰過程簡直要把他氣死,太蠢了,蠢的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算了,別把自己說的那么沒見識。越王就像所有的笨蛋一樣自取滅亡。騎射和蹴鞠可以訓練戰士,打馬球也可以訓練小隊協同作戰的能力,本不該如此。
呂雉選擇逐個擊破,依次找到漢朝的皇帝們,努力攻破他們的心結,以利誘和苦勸為主,爭取支持。人們都有好惡和弱點,她這些年來一直再研究內外眾多皇帝。
沒有磨不碎的石頭,漢朝的皇帝們商量來商量去,決定先用馮有做個實驗。
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北魏文明太后。只不過這次說的不是呂后做了夢,而是有神鬼秘授神機。
拓跋珪和拓跋燾盯著馮有,馮有左手邊是丈夫,即便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是這件事看起來蹊蹺,漢朝怎么會有這樣的好心,但好像值得一試。她的丈夫是被她索要歸來的,有帝炁,但不是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