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襄屏明年可以參加的世界大賽多達6項,如此多的比賽,那15局的“定額”肯定是不夠的,李襄屏知道在自己本身實力不夠的情況下,那么在如此多的比賽中,自己肯定要做出一些取舍。
經過一番思索,李襄屏決定把重點放在2個世界大賽上面。這兩個大賽一個是“春蘭杯”,另外一個則是日本舉辦的“富士通杯”。
李襄屏決定重點突破“春蘭杯”當然很好理解,這畢竟是目前內地唯一舉辦的圍棋世界大賽,同時也是內地棋手還沒染指的世界大賽,并且還是明年最早打響的世界大賽。
這些因素加起來,李襄屏挑選這個賽事做重大突破理所當然。
至于另外一個為什么是“富士通杯”呢
這當然不是因為這是最古老的職業圍棋世界大賽,同樣不是因為它的獎金有多豐厚,更加不可能是因為李襄屏對日本人舉辦的比賽特別有好感。
最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富士通杯”單淘汰的賽制啊。這也是“富士通杯”區別于其他世界大賽的地方。
一位棋手下到奪冠,最多5盤甚至只要4盤。那么完全可以想象,考慮到那個倒霉催的15局限制,這個比賽對李襄屏有多誘人。
當然嘍,這只是李襄屏的初步設想,或者說只是他現在的設想而已,畢竟他知道老施的實力,清楚自己的外掛并沒有碾壓一切的實力,不是說想突破就突破,想奪冠就能奪冠的。
假如老施在這兩個比賽中被淘汰的話,那李襄屏當然要打其他賽事的主意。
說完了國際大賽,國內比賽挑選“天元戰”當然也很好理解,畢竟在自己實力提升之前,國際大賽主要還是留給老施的,國內比賽才是李襄屏自身的主戰場啊。
“天元戰”同樣是國內每年最早打響的比賽,那么在感覺自身棋力似乎得到提升的情況下,李襄屏當然對這個比賽有所期望。
在2001年12月,當李襄屏初步制定來年計劃,說句實話,他簡直有點迫不及待了。
因為他回顧真實歷史中2002年的世界棋壇,那么有一個名字怎么都繞不開,這個人就是韓國的小李,那位號稱的李世石。
說句實話,雖然在傳統意義上說,大家一直把96年到05年看做是“李滄浩時代”,然而這樣的劃分并不是很精確。
真實歷史中的2002年,那就是李世石的發軔之年,是“飛禽島少年”的騰飛之年,從嚴格意義上來說,2002年到2005年,那其實算是韓國二李雙雄爭霸的年代。
“嘿嘿嘿,好像我也姓李呀,李滄浩的年齡大一截,那么大李這個名頭肯定是爭他不贏了,但是這個“小李”的話”,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