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也是他今天祭出這個“小目二間高跳締角”的下法,然后在70多手時候能夠下出妙手,并且取得局面領先的原因。
因為通過之前的深入研究,李襄屏發現雖然就這么簡簡單單兩手棋,一個看上去沒什么特別的棋形而已,然而和人類以往常用下法相比較的話,就會發現圍棋ai的理念確實和人類思想有很大不同
必須特別提一句的是,圍棋ai其實是沒有“理念”的,它有的只是算法,但李襄屏卻認為,這其實并不妨礙人類把機器的算法“翻譯”成人類的理念,然后對兩者進行一番比較。
就拿這個“小目二間高跳締角”來說,如果這算一個“狗招”的話,那么人類和它最近的下法,一個就是經典的“無憂角”,而另外一個則是“小目大飛締角”,把這三者進行一番比較的話,就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先說說現代人類圍棋中最經典,其實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無憂角”。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自從圍棋東渡,日本人廢除座子開始下小目圍棋之后,“無憂角”就是整個“小目圍棋”體系的核心。
兩枚棋子這么往角上一擺,就扎扎實實安安全全“無憂無慮”的圍出10目出頭的實空,這就是人類對這個棋形的認識,這其實也是“無憂角”這個叫法的來由。
這個下法為什么會在人類圍棋范疇如此長盛不衰呢從日本道策開始一直到阿法狗橫空出世以前,為什么“無憂角”能在人類圍棋范疇流行幾百年呢、
請注意“10目出頭”這個關鍵詞,兩手棋圍“10目出頭”,那么一手棋是不是就是5目半左右呢
說到這里相信應該有很多人恍然大悟了吧在早年的時候,現代圍棋可是流行很長一段時間黑貼5目半的。
而所謂的貼目規則,其實就是人類對圍棋子效認識的問題,人類從無貼目到黑貼5目半走了幾百年,為什么會在黑貼5目半上停留那么長時間其實就是在人類的認識中,所謂的先行效率,一手棋的價值大概就在5目半左右,所以你既然執黑先行,那就要扣掉你5目半來補償給對方。
而這個,其實也是“無憂角”會那么流行的原因。
我既然2手棋能圍“10目出頭”,那就證明我這兩個子子效充分,不說是特別高的效率吧,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至少我這2個子完全夠本,應該算是非常正確,任何人都無可指責的下法。
那么好了,既然“無憂角”的流行是和貼目規則有關,那么用同樣的思路去考量“小目大飛締角”的下法,自然也就很好理解。
這種下法主要流行于大貼目時代,由于從上世紀末開始,人類開始人為修改圍棋規則,黑貼5目半變成6目半甚至7目半,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發現“無憂角”的子效好像有點不夠啊,那不夠怎么辦呢很簡單,我就多圍一路,多圍一路也許能多圍2目棋,這樣就正好達到了新的貼目標準。
于是就這樣,“小目大飛締角”的下法就運應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