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這些大型復雜變化也就算了,
”統計過后,老聶的聲音居然帶點憤憤不平
“就連那些非常普通的“簡明型”,貌似也遭到李襄屏的毒手呀,比如那個“托退定式”,這個定式夠簡明吧圍棋界近百年來都是這樣下的吧可是等李襄屏下出那步“俗刺”后,就連這樣一個下法也逐漸消失了。”
最后老聶總結道“所以我為什么要說李襄屏才是罪魁禍首呢,因為等他顛覆了那么多定式以后,大家這才發現,原來對于這個“小目一間高掛”,大家的認識嚴重不足啊,這其中還存在這么多錯誤下法,既然這樣,那大家當然不會輕易采用,尤其是面對李襄屏,那更沒人會傻乎乎的一頭撞上去。”
聽了老聶的話后眾人都笑,等笑過之后,大家開始探討起其他兩種下法為什么也少見了。
可大家探討了探討去,發現最終還是要“歸罪”于李襄屏。
“小目二間低掛”的下法,在這年代本來也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中國流”,“小林流”這些“速度型”布局還很流行的年代,這步棋更是大行其道,并認為這種看上去稍微松緩一點的下法,是對付“速度型”套路的有力武器。
然而這步棋也逐漸消失了,原因無它,因為李襄屏復古的那步“道策之靠”,由于那手棋的存在,大家突然發現,在應對“速度型”的時候,“小目一間低掛”竟然也是可以的。
既然這種下法可以,那么那步原本以為只是“稍微松緩”的“小目二間低掛”,現在就變成真正的“松緩”。
至于那步“小目二間高掛”,最后還是老聶中間
“嗯,雖然說這樣一個下法吳清源老先生很喜歡,并且李襄屏最喜歡的這個“小目二間高跳締角”,但是大家注意沒他只有在締角時候才喜歡這樣下,或者在別人守無憂角的時候,他也喜歡尖沖在這里,然而面對孤零零的一個“小目”,他就從來不在這里掛角什么你別問我為什么,我哪知道李襄屏為什么不這樣下呀,不過話說回來,這樣一種下法原本就少見,屬于大家說的“趣向”,雖然吳先生喜歡吧,但李襄屏既然不喜歡,我也認為也算正常。”
大家對第一個話題的議論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在這個時候,老聶又發出了第二聲感慨了,說來也巧,老聶這第二個感慨,貌似又和吳清源先生有關。
并且這第二聲感慨也和第一聲感慨類似,老聶貌似在感慨圍棋中一些定式的變遷。
這是在全局下到第17手的時候
這手棋當然是執黑的李襄屏下出來的,而就是這樣一手棋,再次引發大家的感慨了
“哈哈大家再來看這手棋,從這手棋就能看出,雖然襄屏平時很尊重吳先生吧,但至少在這個局部,他和吳先生的理解還是有所不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