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頭一沉。
李林只覺眉心幾乎有萬鈞巨力壓下。
步罡踏斗,分明只是幾步輕輕邁出,卻像是有巨神巡山,聲聲如群山震顫!
正此時,敬元道爺也動了身形!
一如李林一般,步罡踏斗,有神念之力透出天頂,闖入四周的靈炁風暴之中,與李林的神念協同合力,梳理靈炁。
談下九位真傳修士,也依九宮變化而動,引出神魂力量,助力壇上兩位高功修士。
種種變化,說來瀟灑,說來玄妙。
實則眾人已經狼狽不堪。
如十一位稚童,自不量力,想要撬起山岳,撼動仙幡!
只是十幾秒鐘的時間,李林已經自覺力有不逮,眼看著勉強也算梳理出部分風雨靈炁來,便身形一定,右腳狠狠一跺地面,雙腿微曲,恍若扎下中高馬步,雙手虛抱胸前。
雙臂一抖。
“請祭都天雨師旗!”
“請祭都天雨師旗!”
“請祭都天雨師旗!”
……
道廬內諸修如李林一般,勉勉強強的以神魂力量作兜網,籠住磅礴的風雨靈炁,幾乎是莽撞的砸向都天雨師旗。
心中松了一口氣,神念觀瞧著,都天雨師旗上,有都天小云禁的靈光一閃而逝,寶禁被眾人引動,徹底融入雨師旗中,立在黃玉臺上,自行牽引四方風雨靈炁。
到了此刻,都天雨師旗的法器粗胚,也算已經完成大半了。
卻最為重要的根基已經鑄就。
以敬元道爺為首,白云觀所屬諸修,皆就地盤膝而坐,掐子午陰陽訣,繼續默默誦念風雨寶誥。
只因這茅山道長所傳寶禁,有都天之名,禁成一十二道,是故雨師旗須有一十二次風雨靈光閃爍,方才算是寶禁完整烙印在法器上。
不止如此,即便今日徹底功成,也許留下諸弟子,在此地結廬而居,面朝雨師旗,誦念一十二日風雨寶誥,才算徹底結束。
不說白云觀諸修,李林這邊,沒再去觀瞧寶禁的種種變化。
李林現是站立身姿,將神念固守在泥丸宮內,調養心神,片刻之后,才重新睜開眼,體內默默運轉《云霄經》。
而就在李林調息的同時,敬元道爺等人,已經緩緩起身。
雨師旗有寶禁靈光閃爍一十二次,法器根基已成,眾人緩緩踱步,立于法壇兩側,目視壇上靜靜站立的李林,作觀禮之姿。
與此同時,本來平靜的長江,忽的有波濤頓起。
原本只是柔綿細雨,此刻卻忽然暴雨如注。
只因雨師旗汲取四方風雨靈炁,天地之間,氣機朝著此處匯聚,反而帶來磅礴大雨,反而證明著諸修思慮的法門有用。
此時暴雨落得越急,變證明天穹之上風雨靈炁消散的越快。
又將近五六分鐘的時間,李林才緩緩張開雙眸。
“弟子李林,誠心而誦雷祖寶誥。”
“仁能博愛,威可遠加,水陸恃此以無虞,幽明賴之而獲濟,豁超沈痼,凡瘟瘟蠱毒癆瘵以皆除,保庇行藏,何盜賊虎狼蛟龍之足慮,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寶誥誦念時,李林亦行踏罡步斗,只是此刻,卻無四方靈炁匯聚,而所調動一切,皆為李林體內甲木靈炁,以寶誥而動,演化甲木法雷符篆!
“弟子李林,誠心再誦雷祖寶誥。”
“平調二炁,斡運四時,救水火之漂焚,制陰陽之淫泆,三災不起,民無夭橫之虞,百谷用成,歲有豐穰之慶,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雷祖道法莫測,化身萬千,或救苦救災,渡世渡人,或斬妖斬魔,護道護法。
一應變化,皆隨機感應,是故雷祖寶誥亦有紛繁數種,此時李林附甲木法雷符篆于雨師旗上,為的乃是消減日后大洪水災難的劫數,是故誦念這兩道雷祖寶誥,最為恰當。
片刻后,李林身形一頓,緩緩而立。
符篆已成。
天地間暴雨如常,忽的,云層深處,一道雷霆轟然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