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胤有支鐵騎,只受皇帝本人調令,但卻不隸屬于三衙之一。這鐵騎被稱為天勢司,有天合陰陽上潛勢命之意。當年太/祖打天下,這天勢司作用頗大,
百來騎的精銳像是一把無言的刀子,狠狠捅入敵人的心臟部位。
這支天勢司,行動可恢弘、可壯烈、可寂靜、可沉默,是大胤的精刃,是天子的象征。
而據傳,這天勢司當年是靖元皇后一手創建,
她便是這天勢司的司主。各處作戰計劃同實行,皆有她參與其中的背影。于天下逐鹿,她從不甘愿做后盾,而是做最利的那把刀、最前的那把矛。
江茗有時候都懷疑現在這大胤的血統是不是早就被人掉包了,不然當初那馳騁天下的太/祖皇帝,巾幗不讓須眉的靖元皇后,怎么就能有殷疇這種后代呢?
但王朝許久,很多東西卻是也漸漸的沒落了。比如說這天勢司。因其掌握著大胤最精銳的一支騎兵,司主之職傳承又不受他人左右,甚至連皇上亦不可,
便備受后代天子戒備。
皇上與天勢司之間少了曾經情感的橋梁,少了征戰廝殺的情誼,最終于十年前北胡亂胤的時候,于主戰還是主和上,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
自此之后,大胤再無天勢司。
可有意思的是,這馬球之賽又是當初靖元皇后為天勢司想出來的游戲,以免他們在京中呆的人生銹了。之后又傳到了民間,簡易了玩法,增加了趣味性,更是有馬球社等集會。當然,民間大多以玩樂為主,并不似天勢司的馬球那般激烈刺激就是。
如今天勢司沒了,這皇家賽場上的規制卻還都是按照天勢司當時來的。
一隊五人,左右場側各有三個球洞,最矮的匍匐于地面之上,最高的懸掛在架子上,球洞都是碗口大小,可見其進球難度。
場外左右兩邊,方才那二十八根繡旗如今已經俱都收起倒在一旁,只留下二十八空底座分列左右各十四個。
每有一方進球,相應方向的繡旗便會立起來,直到十四面全都立起,便是贏了。若是一個時辰已到,沒有任何一方先到十四面,那便以多者為勝。
按著這次的規矩,每隊有三男兩女,太子殷疇那隊有江宛、齊思琪、江邵和太子伴讀李舟然;
莫赫離這對便是江茗、懷寅、殷楚和被拉來充數的陸湛之。
大家俱都不說,但看見陸湛之也在馬上,心里便有了數。
陸湛之本身就是文臣,若說紙上用兵倒還有幾分能耐,可讓他使個刀槍劍戟,實在是強人所難。這馬球比試,馬球擊棍雖然不是兵刃,可使用起來卻更有意思。
依著當初靖元皇后的意思,此棍非棍,在手中可以是刀、可以是槍、可以是劍、可以是任何你會使用你能使用的兵刃。因著使用的時機、動作、方位、力道,便有著各自的變化,不是精通武藝之人,必然玩不出那么多花樣,使不出多大的氣魄。這馬球雖然說這簡單,可卻不愧為當年天勢司的娛樂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