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她的態度特別堅決,不想回到這個村子,村里人也不介意通融一下,不過是一個外地媳婦兒罷了。
只要能拿出,讓她的丈夫再娶一個媳婦兒的錢出來,那么也可以和平離婚。
畢竟女孩子被人拋棄了,那名聲會不好聽,將來再說人家也只能說不那么好的。
可是男人嘛,只要能出的起彩禮,娶一個新媳婦兒可不難。
更不用說,女知青嫁的本來就是一個樸實能干又勤快的漢子,就算是二婚也絕對有大閨女愿意嫁。
這事兒村里人是和那個小媳婦兒明確說過的,還說她要是想走,直接把她丈夫娶新媳婦兒的聘禮拿出來就行。
不要偷偷摸摸的亂跑,將來她丈夫還得帶著娃去找她,平白多出來不少麻煩,路費還貴。
那個女知青沒有變態,也沒說是不是想離開村子,只是默默的去報了名。
而除去這些知青之外,大部分適齡的村民,也一起去報了名想要參加高考。
無論是不是能夠考上,但他們都想要試一試,說不定運氣好,就考上了呢?
尤其是他們沒辦法保證,高考是從這一次之后完全恢復,以后每年都有這么一次。
還是只有這么一次的幸運,如果把握不住機會,從此再也沒有超脫階級的可能。
因此只要年齡合適的,都愿意這么拼搏一把,就算沒考上,將來也不至于自怨自艾。
不過陸蘋和陸果姐妹,卻不在這一次的高考報名人潮中,畢竟她們的年齡還是低了點兒。
家里人的意思都是,讓她們多等一年,等高三念完再順理成章的高考。
反正她們也只是兩個女孩子,有高中畢業的學歷就能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說一個忠厚老實的男人。
就算以后再也沒有了高考,說起來其實也不怎么吃虧。
陸蘋心里有些想要參加高考,把握這有可能只有一次的機會,但她不敢反抗爺爺奶奶和父母的意志。
最終和陸果一起,把注意力放到書本中,希望高三這一年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
同時在心里默默祈禱,希望高考以后還會繼續,讓自己有一個上大學,成為城里人的機會。
這段時間,村子里都非常熱鬧,就連下地干活的時候,都能聽到年輕人們在反復的背書本上的知識。
一向大嗓門兒的村里人,都仿佛變得文雅了起來,生怕驚了自家孩子的復習,或者擾了村人家的孩子,被人家給怨怪。
陸果她們這些不到考試年齡的女孩子們,無論平日里在家里是不是受寵。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在家里做家務的時候,都要努降低噪音,打擾了苦讀的兄弟,或者是老當益壯的父母之后,可不是和以往一樣只是說幾句就行了的。
甚至年齡更小一些的,控制能力沒那么強的,連家務都可以暫時不必做,被放到了外面玩兒。
這種嚴峻的氣氛,直到高考落幕才消散開。
或者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加嚴峻了幾分。
畢竟,試考完了,成績還沒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