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趙易拿到了獎勵,立即就離開了孫立人的隊伍,趕去曼德勒。
出發前,趙易還曾經猶豫過,一如他在滇西制定計劃時的猶豫。
這一次拿到的獎勵很順利,除了那份少校聯絡官的文牒,還有一份他一直期盼的文件,幫助遠征軍收攏和救治傷兵的證明文件。
這是發給先鋒軍的。
也是趙易一直期盼的,在接下來的遠征軍撤退中,擴大自己勢力必不可少的關鍵。
沒有這樣的正規證明,先鋒軍收攏傷兵,中間總隔著一層,還能走的傷兵終究還是要去找正規部隊。有了這樣一份證明,先鋒軍就是一個散兵和傷兵的臨時收容機構。臨時的家也能給人以溫暖,尤其是在未來那種情況下,更容易拉攏人心。
趙易本打算直奔東枝。
日軍第56師團一路突擊,徹底擊垮了暫55師,49師也被擊潰了不少隊伍。
已經習慣了潰逃的士兵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們是在異國他鄉,逃都不知道怎么逃。運氣好的回歸部隊,或者遇到華人華僑的幫助,運氣不好的卻是被煽動起仇視情緒的緬甸人報告給了日本人,都給抓起來了。
趙易知道后世一份資料,據說日本人修死亡鐵路的時候的時候,就有七千多遠征軍戰俘,這還不包括被日本人成隊成隊屠殺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就來自于東線。
第5軍傷亡主要毀在野人山了,第6軍的93師跟泰隊打了幾架,最后撤到滇西,隊伍還算完整,第66軍的新38師保存實力最完整,剩下的那幾個師逃散的士兵很多就成了俘虜。
現代軍事中,可是已經經歷過死亡和傷痛的傷兵可是一支軍隊寶貴的財富,一旦恢復他們中很多都會鳳凰涅槃,成為精銳的老兵。
只是現在這個時代,一個傷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拯救,偏偏此時的國內缺醫少藥,而國內人命不值錢,救治一個傷兵的錢還不如再拉幾個壯丁。
趙易卻鐘意傷兵。
這個時候的國人還很講究報恩,越是下層,越是對道德規繩信仰,以此來維系自己窮的只剩下的尊嚴。
傷兵里拉攏來的人更容易培養嫡系。
趙易三人就缺嫡系。
從1942年到二戰結束,只有三年,三年需要在東南亞打開局面,只靠自己培養新兵,耽擱了時間,失去了大勢,最終只能做一路偏守一隅的軍閥,甚至可能被人滅掉。
歷史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就是知曉未來,借勢而行。
卷動整個世界的二戰是大勢,遠征軍一次次戰斗也能借勢。仁安羌戰役,讓趙易和先鋒軍獲得了一眾大佬的初步認可。接下來,趙易就需要借此勢頭,拉攏那一場場戰斗散落的傷兵,培養自己的實力。
現在在東枝和同古一線,散落著不少遠征軍的散兵和傷兵。葉關本意要去那里先拉攏一批,卻被趙易制止了。
理由很簡單,太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