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種境界或許有些太o,但現在的德國人和我們確實不是敵人。我們都知道,有了美國人的參戰,經濟困頓的日本人蹦跶不了幾天。我們在東南亞的未來敵人是殖民的帝國英法。如果德國人的實力強一點,在歐洲就能揍得英法狠一點。戰后英法投入到東南亞的兵力就可能要少一點。我們建國的歷程也就容易一點。”趙易對跟德國人合作沒有道德癖。
“對,德國人要是強一點,還能揍得蘇俄人狠一些,讓他們顧不上再占咱們東北。就連美國人也得肉疼,說不定更得依靠華夏對付日本人。”葉關提起德國人更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樣子。
趙易不得不提醒了一句“不過,和德國人的接觸還是需要小心,畢竟現在我們是盟軍。若是走漏了消息,失去了美國人這根大粗腿可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李衡去德國的事情需要細細籌劃,一是在混亂的歐洲,需要考慮他個人的安全,二是為了整個先鋒軍立場上的安全,再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先鋒軍的軍工和經濟發展還沒有理順,離不開他。
先鋒軍畢竟草創階段,根基不穩,三人都忙得脫不開身。趙易抓軍事和思想工作,葉關抓情報和外交,李衡負責軍工和經濟后勤。李衡一旦抽身,經濟和后勤,趙易和葉關能補一下,軍工這塊卻是不如李衡地道。手下暫時沒有知根知底可放心的人才,在打基礎的時候,難以按照三人的思路健全體系。
恰好,一個人的來訪也讓李衡去歐洲的行程耽擱了下來。
“老朽不請自來,望趙隊長見諒”一名老者穿著斜紋布白西裝,一手拄著拐杖,一手剛摘下頭頂的盔式太陽帽。
“陳老大駕光臨,令我等驚喜萬分”親自去迎接的趙易心中絕對是驚喜萬分,實話實說了。
他真的沒有想到陳嘉庚會來。
陳嘉庚可以說是后世國內最熟知的南洋華僑領袖。憑著撐起國內抗戰軍費三分之一的南洋華僑捐款,陳嘉庚去老蔣那里,也會被老蔣恭恭敬敬地請到上座。誰能想到他會來先鋒軍這尚未立足的小小地盤上來就他所知,此事的陳嘉庚應該是躲在爪哇,誰知蝴蝶翅膀一扇,他竟然會注意到小小的先鋒軍了。
其實趙易有些妄自菲薄了。
此時打著華人旗號抗日的隊伍,先鋒軍已經算是最大規模的了。
新加坡的華人義勇軍已經被打散;菲律賓那邊有華人抗日游擊支隊剛成立不久還不到百人;緬甸華僑隊跟著遠征軍已經撤退,很多人直接加入了先鋒軍;馬來亞的人民抗日軍人數雖然不少,但各有山頭卻很分散,也暫時沒有值得傳揚的戰績。
倒是先鋒軍,跟著遠征軍一路廝殺,仁安羌參戰和東枝守衛戰雖然默默無名,臘戌機場守衛戰卻一朝成名天下知,再到惠通橋殲滅日本便衣隊,騰沖阻擊戰,越來越被人熟知。野人山撤退收到先鋒軍的支援,也隨著眾多人的傳言越傳越廣。在幫助第200師突破日軍騰沖防線時,先鋒軍暫時收復騰沖縣城,更是42年一抹難得的亮點,震驚世人。
或許在先鋒軍的低調和國內高層的刻意處理下,只為生計求活的民眾知道不多,但陳嘉庚這樣的人哪能不知道這畢竟是一支南洋華人隊伍,也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戰績最多的一支華人隊伍。據說,他們還要建立華人政權
陳嘉庚沉不住氣了,才有了此行。
一時摸不清他來的目的,但趙易卻明白,這位財神爺來了就是好事。他也明白,和見慣了國內各派作風的陳嘉庚打交道,不需要繁文縟節的客套,擺明先鋒軍的實際情況,實話實說才更容易交往。
他并沒有大張旗鼓的讓人列隊歡迎,陳嘉庚臉色反倒越是和悅,也沒有跟趙易多客套,反而興致盎然地參觀起了先鋒軍的基地。
“這是我們后方的基地。”趙易一路陪同介紹道。這尊大佬來了,陪好他就是工作重點,雖說攀上了美國人的大金腿,資金還是缺少,也從來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