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錢德拉鮑斯的魅力,也不是日軍的吸引力,純粹是英國人自己作出來的。
二戰這幾年,英國人也被拖得疲憊不堪,為了支撐戰爭,大量殖民地的財富被強制搜刮,像印度這樣的帝國明珠,以前還留下點湯湯水水,可為了戰爭,英國人已經拋棄了所謂的紳士風度,如強盜般搜刮掠奪,而官僚們的放大器作用更是奪走了很多百姓手里的最后一口口糧。
一方面是日軍對緬泰地區糧食出口的封鎖,一方面是42年的天災,還有一方面是英國人的壓榨,讓原歷史中孟加拉大饑荒在43年如期上演,日軍占領孟加拉地區后加大搜刮力度后越來越猛烈。
日本人很擅偽裝宣傳,把矛頭引向了英國人。為了討口飯吃,大量活不下去的孟加拉人紛紛加入了日偽軍,被挾裹著攻向富饒的加爾各答。
印度軍隊根本擋不住這股洪流,對英國人的不滿甚至在軍隊中引爆,加上日本人種種美好的許諾,讓不少印度軍人紛紛調轉槍口,對準了英國人。
戰局比英國人想象的還要敗壞,眼看著加爾各答即將陷落,周圍區域也一片糜爛,英國人也急眼了,四處求援。
可這個時候,沒人來幫他們。
美國人鞭長莫及,吃過虧的華夏軍隊不愿插手,也同樣力所不及,駐印軍還被擋在科希馬。當日軍部分軍隊撤走,剩下的部隊采取守勢的時候,駐印軍急切間也難突破日軍防線,也沒有急于突破的心情。
這時候,英國人想到了先鋒軍。
“你們只要切斷那條鐵路就行,我們的貸款絕對立即到位。”他們做出了種種許諾,鼓動先鋒軍向南進攻,給日軍后勤線發起致命一擊。
那條遍地死亡的泰緬鐵路已經開通,現在已經蜿蜒伸向印度。源源不斷的物資送過去,支撐著日本人繼續向西進攻。
“那就是一根高壓線,能隨便碰嗎英國人包藏禍心,那我們也會裝傻。送來的竹杠不敲白不敲,不過作戰方式得按照我們的方式來。”趙易贊同給英國人一點希望,卻不愿給英國人牽著鼻子走。
先鋒軍的戰略計劃很簡單,進攻方向不是選擇向南去犯傻,而是向西,攻入撣邦高原,再收復怒江西岸,攻下密支那,逐漸收復整個緬北。
美國和華夏萬分支持。
只要收復了緬北,就能打通連接印度和華夏的陸地大通道了。最不濟也能讓空中運輸線不再翻越那些高大的雪山,消除日軍敵機攔截的隱患,讓整個駝峰航線安全通暢。
為此,美國人大力補貼,在英國援助的基礎上增加美國援助。在三比一的形勢下,英國人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