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容一肅鄭重道“我們研制發動機和飛機,是為了面向未來,建立我們自己的航空體系。無論是飛機還是發動機,我們需要積累經驗,細細琢磨,不用著急。”
若是對某些人,他這么說,自然會有人偷懶磨洋工。但眼前這些人,他很放心。不用他催,每個人都想為抗日做一份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現在不是催,而是要緩。
無論是運輸機,還是教練機,先鋒軍都不著急。
運輸機有美國人的,教練機也用美國人的,還有那些雙翼的霍克,暫時夠用了。這兩種飛機是為以后做準備的,必須要做到完善,不能從根子上就歪掉。
初教六至少可以用60年。就算以后噴氣式訓練機,初教六照樣可以用于初級飛行員訓練,甚至民間飛行員訓練及日常應用,改個農藥機什么的也沒問題。后世改一改換換發動機更是繼續延壽,這款設計用上百年也有可能。
運5也有長壽基因,華夏國情特殊,民營航空發展慢,若是在東南亞這樣的叢林地區,運5用于日常民營最為合適,甚至比c47性價比還高。
李衡可是對這兩款飛機給予厚望,自然不希望急救而成,留下巨大隱患,沒法升級延壽。
他對大黃風發動機,也就是r1830發動機寄予的希望更高。
直到五十年代,因為那時候噴氣式發動機的運輸機技術不成熟,耗油大,腿短,新的渦槳發動機還在慢慢普及中,所以活塞發動機運輸機還是世界主流。那些落后地區,下個世紀用活塞機運輸機也不少。
“我們得選一款活塞發動機作為核心,要做好至少用20年的準備。”趙易三人早有計劃。
最后試了一圈后,還是選擇了r1830。
“r2800雖然安全耐用,但我們已經不值得用活塞機重新造雙發和四發運輸機。美國人戰后也沒有用這款雙黃蜂發動機造新運輸機,早就準備著要用噴氣式發動機來代替了。r2000發動機是r1830發動機的功率放大型,只要我們掌握了r1830,慢慢升級換代就行了。”這方面李衡是專家。
“只一款主打發動機行嗎”這樣的問題,趙易和葉關都不會問,問的是李衡下屬的那些當代專家。
“行,怎么不行”李衡早就規劃好了,只是一些機密不便向一般人解釋,對趙易和葉關時卻說的詳細,“一臺r1830發動機可以作為運5改型的動力。兩臺發動機可以作為c47運輸機的動力。四臺改進型可以作為c54空中霸王的動力。這三款運輸機可以軍用,也可民用。載人的民用航空用到六十年代也沒問題。
b24解放者轟炸機的發動機就是用r1830。b17轟炸機換裝也沒太大問題。
聯合公司的by卡塔琳娜水上飛機也是這款發動機,以后我們水上飛機用這款,至少能撐上十幾年沒問題。
我們的b25輕型轟炸機可能有些不合適,但英國人的那些輕型轟炸機可以裝備這款發動機。再說,輕型轟炸機也很快用上了噴氣式發動機,活塞發動機的輕轟也很快淘汰。倒是我們的環境和地形,比較適合螺旋槳輕轟。我打算以后造一款類似ov10野馬多用途戰機那樣的,兩臺r1830也夠用了。”
李衡一番規劃,先鋒軍的未來航空體系就算順著r1830這款發動機蔓延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