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了一批移民。我們需要更多的營地和藥品,還要大量的糧食。對了,還有輔導員,這一次來的人太多了”李東來一個個的扳著指頭向方文治訴苦道。
進入7月份,移民一下子驟增。
4月份因為曼德勒戰役和國內有人下絆子,移民銳減。5、6月份也不見起色,先鋒軍主動派人去國內召集移民,進入6月份下旬,才初見成效。隨著一隊隊移民被帶回,7月份半個月就達到了24萬。
之前移民最高峰是春節后歸來的3月份,探親的先鋒軍隊員攜親帶友,一個月下來突破40萬,之后又快速跌落到了20來萬。現在又要創紀錄了。
從春城到南塔的道路通過率有限,從國內其他地方通往春城的交通也受到戰爭和土匪的影響,一直制約著移民數的增長。
這一次之所以移民數能增加,一個是因為6月下旬,在中央軍和先鋒軍的配合下,收復了騰沖縣,又打通了一條交通線。
先鋒軍攻克了密支那后,滇西的日軍已經窮途末日,龜縮在各處戰略要塞,負隅頑抗,企圖等到日援軍到來。
其實在先鋒軍陸續攻克曼德勒和臘戌后,滇西對日本人來說已經成了雞肋。
在日軍占領了緬甸,切斷了印度通過緬甸到華夏的通道后,滇西的阻斷作用并不明顯。原來進攻滇西,除了下邊人要立軍功,順便劫掠一把外,還有進攻滇省,逼迫老蔣或者滇軍投降的戰略意圖。
之前老蔣一直沒有投降,到了這個時候,隨著世界大局的變化,相信老蔣更加不會投降,就連以前還耍點小曖昧的滇軍都不會跟上日本人這條破船了,斷絕了后勤兀自勉勵支撐的滇西日軍就變得騎虎難下。
在先鋒軍還沒有徹底封鎖緬甸邊境的情況下,它們還能抱團會合突圍,輾轉去英帕爾。可日本人又很不甘心,他們倒是希望在滇西扎上一個釘子,等印度局勢稍緩,大軍抽調回來,好兩面夾擊,重新攻克曼德勒密支那等地。
一直到現在,日本人還以為先鋒軍背后是華夏支持,軍隊人員支持。守住滇西也就是擋住以后華夏和先鋒軍在緬甸方向的聯系。
“三個月你們必須守住三個月。”日軍大本營給滇西日軍的命令還是很強硬。
對于能否阻擋住先鋒軍三個月,日軍大本營意見并不統一。有人很狂妄,聲稱阻擋一年都沒問題,有人卻謹慎的表示,先鋒軍有重炮,滇西的工事很難阻擋,若是硬要抗,恐怕傷亡會很大。但不管是哪一方,對于阻擋先鋒軍三個月都還是有信心,區別只在于傷亡大小的問題。日軍上邊對下邊的命令自然強硬起來。
強硬就意味著防守的日軍沒多少退路,只能死守。
防守騰沖的是第148聯隊,在當初被先鋒軍打殘后,就一直撤到騰沖駐守,由藏重康美重新編練修整,這一段時間實力恢復了不少。在被先鋒軍連番打擊后,第18和56這兩個師團中鮮有能保持完整編制的隊伍,新編的第148聯隊算是其中之一,也擔當起了防守騰沖的重任。而其他隊伍分調他處,維持捉襟見肘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