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高移民數量。趁著二戰時期誰也顧不上,先占上坑再說。”眼看著進了1944年的第四季度,趙易也暗暗著急。
現在國際形勢一天一個樣,日軍和德國是兵敗如山倒,眾多墻頭草已經開始下場押注,更是推動了軸心國的衰亡。
不斷增兵的日本人還在加爾各答跟英國人僵持,再也沒有向外攻出,也意味著日本人已經力竭。否則憑借著加爾各答的豐富資源,完全可以擴地千里,打到印度腹地會讓英國人更頭疼。但日本人選擇了劫掠財富回國,沒有了進取心。日本大本營顯然在采取收縮的戰略,不再繼續擴張。太平洋戰局吃緊,日本人已經不想在印度投入太多精力了。
“印度人和東南亞的土著最擅長見風使舵,日本人不斷擴張,還能撐住架子,一旦日本人收縮,那些人趁機落井下石,日本人會衰敗的更快。”趙易已經聽到了緬甸偽軍要投靠盟軍的消息,那個在平滿納的昂山還偷偷派人聯系先鋒軍,只是一些條件沒有談攏,才沒了消息。不過趙易聽聞他們主動去找美國人了。
美國人只求盟友多,小弟多,昂山那點要自立的條件根本不算什么,反正以后頭疼的也是英國人,不是慷他人之慨的美國。
先鋒軍也大受影響,但美國人故意為之,以約束先鋒軍,更約束華夏南擴。
“美國人這是準備過河拆橋怎么能不考慮一下我們的感受難道美國人不知道我們的打算”葉關聞聽后很是憤慨。
“我們出再多力,也是不同種不同民族的外人。我們的自保,美國人也能看在眼中,他們肯定要有措施制約。后世美國人的小弟哪一個不受制約”趙易不以為然,這才是一個大國的常態,從來不會天真的相信于小弟的無限忠誠。
“若是日軍敗得太快,美國人會不會就讓那些土著人把南邊接手了”葉關有些擔心道。
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都有分割南北或者東西,割裂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習慣。若是美國人把中南半島南邊給當地土著扶持起來,也很正常。
“日本人沒有那么弱,英美也沒有那么強。原歷史中,日本南方軍在投降時,還保留著七十多萬軍隊,一時半會兒還不至于被打敗。起作用的還是日本人想投降保存元氣了。”趙易不是很擔心日本人會在印度被英國人直接打垮,但他擔心日本人會很快投降。
他們三人的插手已經讓歷史有些走形,誰知道日本人會什么時候投降
為了不硬抗日本南方軍主力,趙易還是決定穩扎穩打,不急著向南進攻,但國際形勢變化太快,又需要早做好揮師南下的準備,擴充實力。就算美英想插手,面對占比例越來越多的華夏移民,他們也難讓土著掀起太大的風浪。
現在先鋒軍已經打出了戰略縱深,又有赫赫戰功的威名,前線打仗已經不會讓后方移民們過度擔心了。就算九月份還是雨季,先鋒軍地盤上的新移民人數也超過了40萬。
沒有創43萬的最高紀錄,國內最容易移民的那些人在之前已經被先鋒軍忽悠來了,更多的人哪怕還有一絲希望,也不愿背井離鄉。能一下子又超過40萬,還是因為日軍發動的豫湘桂戰役,讓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涌入滇省等地,聽到有先鋒軍這里可以分田分糧,才讓移民多了起來。
這其中也離不了先鋒軍主動去宣傳組織,但趙易仍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