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張子翰,你沒有去報名”梅貽琦若有所思的低頭走過,突然眼角瞥到了張崢正呆呆的坐在圖書館的臺階上,不由問了一聲。
張崢愣了一下,見是梅貽琦,急忙慌慌張張地站了起來,久坐的腿有些麻木,沒有站穩,踉蹌了一下,才站好,恭敬問好“校長好。”
略一躊躇,他又回應道“我還沒有去報名。”
“哦你打算去哪里”梅貽琦又問了一句。
最近學校內的學生都在討論要去哪里的問題,老蔣發表了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演講,號召學生從軍。國內其他勢力也不甘示弱,積極拉攏那些學生,先鋒軍也趁機插了一杠子,在眾多學校里也跟著設了報名點。
現在滇省以及國內的各學校都議論紛紛,各有各的選擇。
“我”張崢吞吞吐吐了半天沒有說出口。
梅貽琦也不多問,長嘆道“唉學生當以學業為重,學好本領才能更好的報效國家。”
“我,我其實想去先鋒軍那里,聽說南塔的圖書館藏書超過十萬冊。”張崢眼中發亮道。
西南聯大的圖書館一直到現在,向其他大學和國立圖書館借調,從市場上購買舊書籍,儲藏的圖書也只有3萬多冊。先鋒軍竟然藏書十萬冊,其中還有不少從歐美購進的新書,而西南聯大每年采購的新書只有500冊。畢業的學長回信中提到的先鋒軍的學習環境讓人羨慕,讓他十分神往。
“先鋒軍那里也不錯”梅貽琦點點頭,卻沒有再多說。
相比國內的選擇,他更傾向于學生們去先鋒軍那里。
他對老蔣提出的學生軍計劃很不滿,現在華夏需要的是學生們去掌握知識,而不是去當兵。尤其是大學生們,拿起槍去參軍打仗不一定比一個剛放下鋤頭的農夫強多少。子彈不長眼,說不定戰場上一顆子彈,一個國家辛辛苦苦培養十幾年的學子就這樣斷送了。
打仗也是要講成本的。在他眼中,把四萬萬華夏人中挑選出的出類拔萃的一群學生當做炮灰消耗,太浪費了。
華夏一共才有多少學生一下子就抽出十萬,就算其中不少中學甚至高小的學生,也是這個時代的精英,改變未來的讀書種子,若是損失大了,會傷國本的。
雖說大學生們去了中央軍中,也有不少是翻譯、參謀等輕松的活,但他還是覺得學生們應該在自己的學業上發展,更能事半功倍。
先鋒軍招攬學生去,要么是當教師,要么是做研究,要么進入大學繼續學習,還能送去美英留學,這讓他很欣慰。
先鋒軍的歐美留學生比原來的500人還多了100人。人員分為三批,從春節后送出了第一批,分別搭乘了三批次的船只離開,均已安全抵達目的地。途中有100來人去了英國,其他的人都去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