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點火的不止是葉關,趙易也在放火燒日本人的屁股。
推出馬來亞分基地,并不是撒手不管,那里還有他的兄弟。開分基地,也不僅僅是為以后落棋布局,也需要現在就展開行動配合。
馬來亞分基地的動靜已經牽制了日軍的部分調動。
這里距離新加坡太近了,一不小心就容易影響到馬六甲海峽,出現比美國人占領菲律賓更糟糕的事情。
即使美國人真的收復了菲律賓,南海也不是說封鎖就完全封鎖住的,在軍艦護航下,總有商船可以沖過去,回到本土,可一旦新加坡被盟軍占領,印度緬甸泰國等地的物資絕對片舟難過。在這個時空,日本人把印度列為戰略重點,更是不容馬六甲海峽有失,何況新加坡也關系到印尼的石油安全。
美國人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全力支持先鋒軍開馬來亞分基地,給足了空中支援。不止是幫著先鋒軍運送武器彈藥,加強護航,占據云頂高原周圍的制空權,還派出了大量轟炸機,對新加坡、吉隆坡等地進行轟炸。
先鋒軍不多的那點轟炸機也派了出去,不過不是對馬來亞。
那里畢竟太遠了,不適合雷電戰機的護航,先鋒軍就死死的逮住周邊的幾個城市轟炸,比如曼谷、平滿納、金邊,越南倒是一直沒做去騷擾,畢竟還有法國人。
先鋒軍進攻高棉,已經讓法國人很被動了。
法國人明白,沒有美國人的許可,先鋒軍是不會輕易施行進攻高棉的行動。這不同于在越南邊界的騷擾式進攻,而是直接拿下了高棉的幾個城市。
這有美國人力圖重新劃定未來東南亞殖民地版圖的意思,也有敲打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法國人趕緊做出站隊選擇的意思。
這個時候,盟軍已經徹底在歐洲大陸上站穩腳跟了。
歐洲人有了新的選擇,幾乎一夜之間讓看似穩定的歐洲局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德國人已經鎮壓不住了,要抽調出大量的精力去鎮壓地方,面對越來越多的盟軍士兵,德國人不斷后退。
受到西線的影響,德國人在東線也穩不住陣腳了。
他們從東線不斷調兵回來穩定歐洲局勢,蘇俄卻趁機發起了反攻。
趙易三人的改變并不足以影響大勢,德國人畢竟沒有同時應對東西兩線的實力。
德國人在占領這個時代最繁華的世界核心歐洲時,也需要面對已經發展出各類文明的歐洲人的反抗。此時站在世界之巔的歐洲人不像亞非拉地區那樣順從,受過文明教育的他們,難以忍受德國人的侵略統治。不得人心讓德國人沒法發揮出歐洲的巨大工業優勢,反而落后于不斷超越上來的美國人。
加上發揮制度優勢的蘇俄人,和還有最后余光的沒落帝國英國人,盟軍的實力已經大大超出了德國人。
趙易三人不會輕易改變太大的歷史走勢,為了一點德國人的好處就失去對未來走勢這個最大金手指,德國人即使獲得了本土的石油,獲得了奧地利的鎢礦,同樣沒法抗衡盟軍的強大攻勢,最多只是讓盟軍損失更大一些,讓盟軍的勝利來得更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