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這種妥協是暫時的,可這個暫時就能爭取來寶貴的時間。
先鋒軍也缺時間。
越南的問題不止是日本人,還有法國人。一旦全面攻略,就跟法國人沒了回旋的余地。先鋒軍還沒有做好和法國人翻臉的準備,就算有美國調停、在盟軍這同一戰線上,先鋒軍也需要有翻臉的底氣。
先鋒軍也很幸運,打完一場仗,在戰略目標對頭的前提下,都能迎來一段修養的時間。
趙易采取的策略也是打一場仗,立即修整,不會持續作戰,熬到日本人反攻來,身心疲憊的再去迎戰。
修整的不止是軍隊,還要地方上。
新占一塊土地,就轉移來一部分移民成了先鋒軍的老傳統。只是這一次曼谷第二次戰役,才讓不少移民擔心安全的問題。畢竟這一次前半段先鋒軍是被日軍壓著打的,誰也不敢保證日軍還會不會來,若是來不及轉移撤退又該怎么辦所以這一次,先鋒軍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穩固新占區了。
高棉的華僑華人不少。即便是戰亂時期,人數也在二十萬左右,比起高棉現在四百萬左右的人口來說,也不算少,尤其是華人在高棉經濟領域還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有了華人基礎,移民更方便一些。休戰的這一段時間,大量的建設兵團被新編而成,首先進駐了這些地方。
先鋒軍的建設兵團就是開墾隊,在這樣新占領的地區,具有一定自保能力的建設兵團都是最先入駐。等到安靖了地方,才會不斷有后續的老弱移民加入。
隨著主力作戰部隊的擴編,建設兵團也在擴編,規模基本和主力作戰部隊持平。因為編制比主力作戰部隊小,平均規模只有2萬多人,現在建設兵團早已經有17個師了。
老撾北部是先鋒軍最早的根據地,當地人數量也少,那邊的正常活動已經讓渡給了普通移民,只保留了1個建設兵團師,倒是老撾南部新占區域需要建設,駐扎了2個師。他們也擔負了協防和越南邊界地區的警戒任務,所以在老撾中部也駐扎了1個建設兵團師。
緬甸雖然只占了一半,卻也投入了5個建設兵團師。
泰國也是新占不久,和緬甸一樣,當地人口比較多,所以需要更多的建設兵團安靖地方,從清邁到曼谷先鋒軍已經投入了7個師,僅僅曼谷地區周邊就集中了3個建設兵團師了。
高棉一開始占領的地方,也有1個建設兵團師。但隨著全境被先鋒軍攻下,需要更多的建設兵團投入建設管理。
于是新的隊伍建設計劃中,先鋒軍又一口氣建了8個建設兵團。
其中2個去緬甸,3個去高棉,1個繼續加強泰國建設力度,1個運送大量物資準備扎根印度,最后1個名額則給了馬來亞根據地。
馬來亞根據地的第6師規模已經超過了3萬人,有了軍隊的樣子,根據先鋒軍主輔兵搭配的原則,也該有個建設兵團協助處理生產和后勤等事務了,順便重新調整一下部隊結構,去蕪存菁,以便下一步全面攻略馬來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