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辛苦你了”趙易緊握著李衡的手晃了晃。
“老李,你牛”葉關也上前給了李衡大擁抱。
“幸不辱使命”李衡感慨地差點落淚。
這個槍族的誕生離不開李衡一直以來的身心投入。眼看著這個槍族從無到有,獲得最后認可,開始推廣使用,他也是百感交集。
當時的一句戲言,讓這個后世也沒有過的666毫米口徑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也是冒著巨大的風險。誰也不知道,這個口徑是否能成功,是否比762毫米口徑更成功,當初提出意見的李衡心里也是壓力極大,直到最后實戰結果超過預期,他才放下心頭大石。
最終版本的自動步槍被命名為了45式,比原來的44式改良了11處地方,也算是一款新槍了,兼之45年了才開始大規模裝備,所以對外宣稱的也就改成了45式。
與之一起槍族體系中的半自動步槍,倒是還掛著44式的名字,被稱為44式半自動步槍。而班用步槍,也被命名為了45式。
“后世已經證明了,重機槍和狙擊步槍不適合跟自動步槍子彈通用,就算同一種口徑,彈頭也要加重,還有各種麻煩,不如單列。”李衡解釋槍族只有三種的原因。
“嗯”趙易點了點頭道,“可見后世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世界大戰,槍族的零件通用和標準化的優勢并不顯得突出。反倒是小規模沖突讓位給了性能最優化,這更使得槍族變得不是很重要了。但我們以后將要面臨來自英法,甚至美國人的戰斗,槍族的優勢就突顯出來。為了各方面性能兼顧,主抓三種主要槍械的槍族就比較合適。”
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和班用機槍,這三種武器是輕武器的主力。這三者形成槍族話,就已經省去了很大的麻煩。
另有沖鋒槍和手槍組成9毫米魯格彈,重機槍和輕狙擊槍的792毫米毛瑟彈,以及127毫米的重機槍和重狙擊槍彈。
這四種子彈就成了先鋒軍的輕武器彈藥體系框架支柱,其中的重中之重還是新的666毫米子彈。
“762毫米口徑子彈后坐力大的毛病很難改,不適合亞洲人,而后世的那些小口徑威力又不足,尤其是在叢林中,被樹木阻擋,又有防彈衣這道難題,也不適合我們。我們的666毫米子彈,兼顧了這兩者的優點,當然也有兩者的缺點。但總的來說,還是一款適合我們的彈藥。
我們的45式自動步槍,200米到400米內,精確度還不錯。威力不弱于老毛子的ak,后坐力還小了,準確率提高了。
最關鍵的是膛壓不高,潑辣耐用,泥水風沙都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