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先鋒軍根據地上人口已經正式突破了3000萬大關。加上馬來亞根據地的華人華裔數量,和最近不斷攀升的移民數量,也突破了千萬,達到了1100萬。
這千萬人可都是要吃福利的,不斷增多的兒童也讓教育的投入大增,先鋒軍貸款的一部分都投入到了這方面去。
幸好這么長時間,先鋒軍根據地的經濟已經轉入良性循環。
首先在農業上,在一眾農業技術專家的科普下,勤勞的華人移民已經熟悉了南洋地區的氣候和作物生長的規律,開荒的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在悉心照料下,連續豐收,減輕了福利糧的壓力。
在工業上,隨著軍工規模的擴大,一些邊邊角角的民生產業也隨之興盛。根據地內的相對安定以及交通的便利也讓各地商業開始復蘇,工商稅賦慢慢提了上來,讓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逐漸增多。
這些內部的消化不需要額外支付太多的外匯,反而一些出口項目增多,開始賺取外匯了。
真正賺取外匯的大頭還是先鋒軍控制產業上。
鹽礦的鹽和開始豐收的煙草是最早賺到外匯的。
鹽,一開始主要向泰國、緬甸和越南私運,還有華夏缺鹽的內陸,換來的是白花花的金銀和堅挺的外匯,不過更主要的是以物換物,緩解了先鋒軍前期的食物危機。隨著先鋒軍地盤的擴大,逐漸鹽業的生產只能先滿足根據地的需要,出口極少了。中南半島那些本來私運去的地區,基本都被先鋒軍占領,雖然還是能賺取些金銀硬通貨,卻比以前少多了。
倒是煙草的收入越來越多。占領的地盤越多,種植的煙草面積也就越來越大,先鋒軍的香煙在各處戰場最為暢銷,甚至遠銷到了澳大利亞等戰區。
亞洲區的美國大兵已經熟悉了先鋒軍那伸出兩個手指的勝利品牌標識。在先鋒軍特地宣傳下,勝利的彩頭也讓有些美國大兵喜歡來一口性價比很高的勝利牌香煙,尤其是喜歡看香煙盒內的各種美女彩圖。
戰場上朝不保夕,士兵精神緊張,煙酒不分家。
隨著甘蔗和番薯等作物的增多,先鋒軍的酒精產業除了醫用酒精外,還勾兌和釀造各種酒類出售。尤其是山林中的野果,被勤勞的華夏人利用了起來,除了生產罐頭以外,還釀造果酒出售。先鋒軍更是用油料換來華夏國內釀造生產的那些酒精,擴大了酒的產量。
根據地有限酒令,這些酒出售的大頭主要是針對美國大兵們以及其他盟軍官兵,包括國內,甚至是走私日本人那里。
這些煙酒出售都是實打實的外匯收入,本來就是暴利,戰爭期間更是翻倍,最終收入一點不少于先鋒軍銷售給美國人的錫和橡膠等收入。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