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紙幣”葉關好奇的摸了摸手中的紙幣,感覺還是跟后世的貨幣有些不一樣,但眼看著也同樣的精致。
先鋒軍的人民銀行早就設置了貨幣研究所。對現在流通的貨幣甚至已經不再流通的貨幣都有研究。
不說德國人偽造英鎊的事情,僅僅日本人就對法幣和美元偽造。
戰爭從來不局限在戰場的槍炮廝殺,情報、文化以及經濟金融領域,一樣肆虐著刀光劍影。
單單辨別貨幣真假這一項,先鋒軍的貨幣研究所不僅要研究辨別英鎊、美元、法郎、荷蘭盾以及日元的真假,還需要研制法幣、泰銖、緬元、法屬印度支那元、馬來亞元,以及印度盧比。
而單單印度盧比就有英國、法國和葡萄牙至少三種盧比,畢竟這年代印度并不算一個統一國家,還有法屬印度和葡屬印度。印度各個時代的銀幣和其他金幣也同樣在流通,作為區域性的強勢地位,印度的貨幣在東南亞流通也不少,尤其是在緬甸。
從法屬印度支那同樣流通過來墨西哥銀元和皮亞斯特幣,從馬來亞和新加坡的華人也很多還在用39年就停發的叻幣。
東南亞地處東西方文化交流地,來往貿易頻繁,各國殖民地眾多,也就造成了貨幣的混亂。
這也使得先鋒軍不對各種貨幣都有所準備。
銀元、銅幣以及金幣照收不誤,但紙幣就要看情況了。
除了占領地上的泰銖、緬元、法屬印度支那元、馬來亞元等給予一定補償外,其他地方性紙幣是不收的,尤其是日本偽政權的貨幣和軍票等,一律拒收。雖然一些地方百姓可能會受到損失,但這個東西沒法開口。只要兌換一張,絕對會有人扛來一麻袋,日本人的印刷機器更會源源不斷的印出來更多新幣。
法幣也不會收,收了沒法用。和國內老蔣政府溝通兌換的時間,還不夠的貶值速度快。
日偽政權的貨幣還能收繳上來等以后找日本人索賠,這些法幣怎么能找國內兌換,讓國內經濟雪上加霜正常情況下,先鋒軍和國內的交流都是以貨易貨為主,兼用銀元和先鋒軍元。
在先鋒軍根據地上,最為流行,最大眾化的也是這兩種貨幣。
先鋒軍的大銀元重50克,含銀近45克,價值和1美元相當。隨著白銀不斷升值,每盎司白銀已經超過了07美金,這么一枚大銀元價值甚至開始超過了1美元。
還有一款五角的小銀元,重3125克,含銀約22克,基本和國內的袁大頭等值。
但換取美元的通道不暢,讓國內銀元兌換美元的價格一直偏低。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有人曾經向趙易建議,貸款美元用來兌換國內銀元,然后拋售給美國,換來美元,但被趙易斷然拒絕了。
當初美國人就是頒布白銀法案,用類似的手段讓華夏國內大量工廠破產,經濟困頓的,直接造成了華夏銀本位制的破產,不得不靠法幣這種信用紙幣來支撐,可這種紙幣在戰亂時期,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現在的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