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蘇門答臘,趙易也打算采用經濟的手段。
“只要資源在我們手中,這片土地的歸屬并不需要我們操心,反而我們還可以大量的轉移根據地上的矛盾。”后一個目的才是趙易愿意舍棄這兩個地方的根本理由。
看多了后世的紛爭,明白二戰后民族獨立浪潮的威力,趙易不想地盤上變成恐怖活動的溫床,所以需要把民族、教派等敏感的問題提前解決掉。
老希選擇了屠殺,斯鐵林選擇了大遷移。
趙易比較贊同斯鐵林同志的措施,或許還可以更溫和一點。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就是不錯的遷移地,對于很多移民來說也是不錯的安置地。
比如現在,在先鋒軍棋子的引導下,泰國人就愿意去蘇門答臘了,而已經有馬來亞人也愿意去爪哇島避難了。
這兩個地方將會是美國人鎖住東亞國家的一條鎖鏈,既然先鋒軍沒有足夠的實力解開,那么就先廢物利用了。
泰國人走了,從泰國退出的日軍卻不能走。
寺內壽一親自發電讓第94師團長四手井綱正必須死守,堅決不能讓先鋒軍的第2師和第6師會合。
第94師團卻難以抗住先鋒軍第2師的正面沖擊,在日軍海空力量的支援下,四手井綱正總算帶著四千多日軍繼續在泰馬邊界一小步一小步地退卻,被先鋒軍兩個師擠壓得越來越扁,收縮在亞勞附近。
日本人也不會坐視先鋒軍會師,近衛第二師團不斷攻向宋溪,以此來逼迫先鋒軍第6師主力靠向南邊。
這一招也確實管用,給第6師造成了很大壓力。
壓力只是暫時的,美國人上來助戰了。
在空中護航下,美國在曼谷的巡洋艦艦隊運送著先鋒軍第4師的三千名官兵直接在宋卡港停靠了,并借助美國艦隊的沿岸護航,水路并進,當第二批三千人趕到后,第4師很快就越過泰馬邊界,攻破了哥打巴魯。然后兵分兩路,一路順著吉蘭丹河向南,準備和第6師會合,一路則是沿著東邊海岸線繼續向南,掃清海岸殘敵。
第4師的參戰,成了壓倒日本第94師團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第2師和第6師的強攻下,他們快速垮了,逃出亞勞,不足七百殘敵散落在了馬泰邊界的山林中。
先鋒軍終于打通了馬來亞通道,勝利會師了,馬來亞根據地和主根據地連成了一片。
日本人終于沉不住氣了,印度的部隊在大本營的催促下,也開始緩緩的撤軍了。
英國人高興了,美國人卻緊張了,先鋒軍更是首當其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