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誰也不敢肯定盟軍不會秋后算賬,要么投靠美英,要么隱姓埋名,要么出國避難。
先鋒軍給出的條件也不如于美國人,而且那里遠離盟軍的審判,讓不少德國人動心。
大牛們或許去美英法等繁華世界,但那些中等水平的專家們,在英美不屑去招攬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先鋒軍勾搭到。
“我們的德語教育怎么樣了”趙易不由問方文治道。
“一千名翻譯人員應該沒問題,就是熟練度還差一點。”方文治恭敬道。
他不得不佩服趙易的眼光。
去年趙易要求專門培訓德語人才時,他還覺得計劃的人數有些多了。
今年卻一下子就有了三千名德國專家,甚至還會更多。
如此看來,那些學日語的一千來人也有用途了。
想到他初遇趙易三人時候的情景,怎么也沒想到才短短三年,他報仇都沒多少指望的日本已經日落西山,到了窮途末路。
“外語注重語言環境,等德國人來了后,多跟他們對話學習,應該很快熟練。”趙易沉吟道,“另外我們選出來的學徒也需要掌握部分德語,不能只靠翻譯。一些翻譯人員并不是相關專業,一些術語翻譯的并不準確。還需要那些學徒靈活一點,至少能做到和那些德國師傅簡單的交流。”
兩年時間,能培養起一千多德國翻譯,先鋒軍也已經是盡力了。畢竟德語在東南亞地區相對小眾。
“要適當考慮到德國專家的生活習慣,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才能留他們長一點。不過也要注意原則,不要一味的討好,我們首先要自尊,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趙易想到某些翻譯的嘴臉,不由多加了一句道。
這幾年德國人恐怕是落水狗,驕傲不起來,正好培養一下根據地民眾面對洋人時候的自信。
當然最終的自信還是靠國家和民族的實力來支撐,就像后世的華夏,用經濟說話,可以笑傲全球,國民信心大增。否則哪怕一時的提高,在現實面前也會很快低頭哈腰。
“這一次我們的戰艦會和那些德國人一起來嗎”方文治臨走時不由問了一句。
歐根親王號入手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根據地上。
這類重巡就算是華夏國內也是多年不曾有的。當年的鎮遠定遠也不足萬噸,此前中央軍海軍最大的戰艦怡海號也不過四千多噸,但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巡洋艦,早已老舊不堪。中央軍海軍中最強寧海和平海才兩千多噸,還是真金白銀向日本人購買的。而歐根親王號卻是繳獲自德國人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