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投降了。
9月2日,比原歷史晚了18天,本該是日本人在密蘇里號甲板上簽署投降書的日子,成了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
老鬼子裕仁不敢再拖延了。
這些天里,日本還在不斷和美國人談判,以期借著玉碎一億的計劃威脅美國人讓步。他們也知道時間不多了,才在九州一下子拋出了那么多底牌,就是打算要嚇住美國人。
華盛頓那邊是有些擔心,擔心美軍傷亡太大,但先鋒軍很貼心地提出了50萬后續援軍登陸日本本土的計劃,主動來為美國人分憂。前方美人更是被日本人激怒了,誓要給小日本一個慘痛的教訓。經過了一場二戰,美方的力量提升,他們的意見不得不被重視。況且美國人手中還有原子彈這個最大底牌。
日本人還是低估了美國人生產原子彈的能力。
談判的美國人絲毫不讓步,反而更加強硬。
為了榮登世界霸主的地位,日本這塊踏腳石注定要被犧牲。
美國人始終強硬,日本人卻撐不住了。
“各地糧食匱乏,平民多餓死。美軍四處投擲毒氣彈和炸彈,平民大量傷亡。長此以往,國力漸枯,難有東山再起之蘊。”日本高層雖然不重視少數平民的死活,但也明白大量的平民死去,容易導致他們政權基礎的減弱甚至是崩塌。畢竟一個國家首先是人的集合體,沒了人,國將不國。
各地陸續收集上來的消息,街頭不斷發現大量餓死的尸體,尤其是老弱和兒童。粗略統計都超過了百萬,還有一些統計不到的地方,數據沒法收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激增的會更多。很多地方已經沒了糧食,已經開始啃樹皮,很多人都在熬著吊著一口氣,時間長了,什么氣也耗沒了。
“無條件投降,我們會失去一切。必須要讓美畜答應我們的條件,我們才有未來崛起的希望,否則我們會繼續戰斗下去。”主戰派卻依舊強硬。現在美軍的攻擊無礙他們的利益,但無條件投降后,他們的一切或許真的就沒有了,包括他們的財富和生命。
“美國人的原子彈生產的很快,說不定下一顆就會扔到東京都。”主和派針鋒相對。
“東京都沒了,我們可以去長野,長野被占了,我們可以去支那。那里有更廣闊的縱深,可以讓美畜知難而退。”主戰派強硬的要拖到底。
日本對遷都華夏早有了計劃。
一開始打算定都東北,所以才大力發展華夏東北,不斷移民,曾經計劃移民五六百萬,但蘇俄軍隊的攻擊讓他們遷都東北的計劃成了泡影,所以就有了遷都華北的計劃,希望借助華夏的戰略縱深,頑固到底。
“人死了,還能再生出來。機器炸沒了,我們可以繼續買。只要我們大和精神長存,我們帝國就會長盛不衰。”日本主戰派們打著大義的旗幟繼續叫囂。
其實他們想的還是自保,保住他們掠奪的財產和自己的老命。
他們也自知罪孽深重,自私自利下哪里還管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