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22日,冬至。
光明和溫暖開始向北半球加載。
12月的東南亞才剛剛褪去了燥熱,正是涼爽的好時節。
冬至日的萬象,晴空萬里,習習晨風中,大街小巷已經掛上了萬千飄揚的紅色旗幟。
“先鋒軍倒是有些民心。”李宗仁透過汽車車窗看向外邊的大街。
街道上一路都能看到掛出的紅色旗幟,不少是街邊民眾自己掛出來的。看那歡天喜地的樣子,不似作偽。整個萬象,現在絕大部分都是遷移來的華人,基本都受恩于先鋒軍,大把大把的鐵桿支持者,家家戶戶早就有了先鋒軍的旗幟。
街上掛著的還是眾人都熟悉的紅黑黃星鐵血旗。
東聯國國旗也已經確定,不過需要等到開國大典上才正式升起。
先鋒軍最終確定了國名,東聯。
“太通假泰,這個太國聽起來跟原來的泰國一樣,新國豈能用舊名”不少人反對太國這個稱呼。
“華夏取國名都是單字為尊,雙字以及更多的字,不過是一些屬國,或者是些方外之地,蠻觸小國,國家取名用字多了天生矮人一等。”反對東聯的也不少。
從鴉片戰爭起,這一百多年里,華夏屢遭西洋欺凌,很多人的骨頭都軟了。數百年前還稱呼西洋人佛朗機等直譯詞,到了近代,西洋各國翻譯的稱呼就開始美化了,比如英吉利成為英國,法蘭西成為法國,德意志稱為德國。
而日本再蹦跶,華夏給它的正式稱呼還是兩個字的日本。華夏周圍的各國也都是兩字或者多字的稱呼。
也就只有泰國借助華夏沒落期擺脫了暹羅這些兩個字的舊稱,以自大的泰為名。還有一個就是韓國,取了韓這個單字。
“后世誰還在意這樣的形式。華夏文化沒落,在世界上無法成為主流,所謂的尊不尊貴已經意義不大,美國人在世界橫行的名字是美利堅的英文名。”葉關并不在意這個國名,隨著先鋒軍實力增長,說不定還要改名,畢竟東聯前邊掛著一個東南亞的前綴有些太局限了。
“掛上東南亞的前綴,是給美國人和歐洲人看的,這個名字也能突出聯邦共和國這個后綴。”趙易最后也選定了東聯。
他們三人的計劃中,可沒有長期和華夏割裂的打算,或許幾十年,或許到下世紀初,終三人一生,這個東聯總要統一進華夏的。
李宗仁住的迎賓館距離舉行大典的南華廣場并不遠。
包括總統府在內,這些都是新建的建筑。在二戰結束后,先鋒軍的財力物力都用在了教育生產等方面,就算是總統府也只是三層的建筑,和迎賓館差不多高。不過在三萬平米的廣場的空曠下,顯得也有了些氣勢。
作為先鋒軍核心城市之一的萬象城又向外擴張了,甚至在湄公河上搭起了五道來往的浮橋,把城市擴張到了河對岸去。
前世萬象附近的湄公河成了老撾和泰國的界河,加上老撾的經濟一直不景氣,這座建在邊界上的首都按照華夏新世紀的標準一直都是縣城級別,并沒有擴張太大空間。但現在先鋒軍統一了湄公河兩岸,不止發展到了對岸,城市范圍也不斷擴大,和南岸的廊開也連了起來,多了大片空地。
這時候設在河邊的總統府就不會像前世那么顯得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