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考慮別國民眾死活搶掠來的“進口”糧食,在41年的時候,曾高達436萬噸,不止彌補了平常年份每年至少一二百萬噸的糧食進口空缺,還讓平時吃不飽飯的普通平民也受益匪淺。這也使得這些得到了部分實惠的日本平民更加擁護日軍的侵略。所以要說日本普通民眾無辜,先問問他們吃了多少華夏的血汗糧。這些帶血淚的糧食不知道要餓死多少華夏人。
平時,小氣的日本人是不舍得花大量資金進口糧食,就算大量進口,普通民眾中也很多是吃不飽飯。所以東南亞的稻米進口除了日本外,華夏和印度也是兩大進口國,但兩國政府是沒多少財力支撐進口的,主要靠民間自發的交易。
先鋒軍對糧食交易卻控制格外嚴格。
這年代糧食就是戰略物資,不得不慎,先鋒軍順手就把對印度和對日本等國家的糧食出口給封死了,就算是對華夏民間糧食交易也施行了管控。
在戰后,先鋒軍更是頂著國內外不少人的嘮叨,對日本糧食出口進行最嚴格的管控。
日本在45年秋,受到美國有針對性的破壞,全國稻米只收獲了不到280萬噸。原歷史中,已經受到戰爭影響,只有約戰前產量的三分之二,稻米產量也有587萬噸。這都給日本帶來了大饑荒,更不用說現在這不足一半產量了。加上其他糧食作物,收成也不過才剛剛三百多萬噸左右,而在42年,這個產量還曾超過了一千萬噸。
45年的冬天,日本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
沒有糧食進口。
美國人沒那么大方。他們在二戰中大量傷亡,比原歷史傷亡還要大。對上就算扔了原子彈都讓美國人出了次丑的日本,美國上下之前還在仇視宣傳,還沒有拐過彎,哪里會給廉價的同情
就算資本家們喜歡糧食賣出高價,歐洲市場也比日本受歡迎多了。有歐洲和蘇俄市場,美國大農場主們暫時也不需要多考慮日本,而且日本人主食是大米,一開始尋求進口的對象也是東南亞地區和印度等。
菲律賓聽美干爹的,爪哇島上自顧不暇。英國也急需大量糧食,就算多余的也運去歐洲撈好處,印度不止出口不了多少糧食,還因為戰爭的影響而急需大量的糧食進口。
之前遭受了大饑荒的孟加拉人,在能吃飽飯的種種傳言帶動下,大量遷移向了加爾各答附近的西孟加拉地區,并準備以加爾各答為都建國了。二戰結束并沒有使得印度地區安定下來,反而愈發動蕩,亂世逼近,各邦富豪貴族紛紛屯糧惜售,讓印度很多地方也出現了大面積的糧荒。
印度人買米都買不了多少,哪有精力救濟日本人華夏更是始終糧食不足,就算有糧商積糧,也不會在這種敏感時期當漢奸賣給日本人糧食。
唯一能救日本人的先鋒軍也整天哭窮,一粒糧食也不愿賣給日本人。就算通過黑市換取日本財富技術和人才,也是嚴格控制,對日本饑荒是杯水車薪。
“我們拖走了日本人的捕鯨船,算不算落井下石”說到日本大饑荒,李衡還略有一絲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