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這寬軌也太寬了吧”葉關看著李衡提出的寬軌方案有些吃驚。
標準軌不過才1435毫米,兩倍的寬度都有了。
“比如蘇俄和印度那樣的寬軌,只是比標準軌寬十幾公分,其實和標準軌差不多,體現不出寬軌的太多優勢。”李衡道,“2米以下的寬軌其實和標準軌差距不大,還失去了標準的優勢,還不如直接用1435毫米的標準軌。即使改動以后,2米以下的軌距都意義不大。所以,我選了2米、25米、287米三種新標準,準備從中挑選一個合適的。
2米這個軌距和常規的差不多,改變的意義不大。25米和287米相差不大,哪一種都可以,只是287米是標準軌的兩倍,如果中間加一根鐵軌,可以兼容國際標準軌,這樣兩邊的鐵軌也能合理利用,不至于只磨損一邊。在設計車站站臺的時候也方便兩邊通用。
其實算起來,雙倍的1435毫米軌的軌距也不是287,軌距是兩道鐵軌在上端內部的距離,若是真加上一道鐵軌,加上這多出來的軌頭寬度,就要接近3米寬了。也算3米吧”
“3米不會是老希的3米寬軌計劃吧”葉關處理德國情報自然對這個數字敏感。
“正是有了德國人的一些數據,又有了那些德國工程師的幫助,我才想進行寬軌計劃。”李衡點頭承認道。
若是沒有德國人鋪墊的寬軌計劃,沒有了那些從德國搜刮來的相關人才的幫助,這樣耗費的精力太大了,要完成整個計劃簡直就是空想。但就算有了這些條件,要完成這樣的計劃也是難比登天。
葉關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道“老希瘋了,你也瘋了這不止是要重新設計一套標準的事,投資也更為浩大,得幾倍于普通鐵路的造價吧我們有這些資金和精力”
“老希提出這樣的計劃,可不一定就是瘋子。要不是之前我們和德國人接觸了不少,我都要以為老希也是穿越而來的。他這個寬軌計劃還是有不少優點的。”李衡笑道。
“我知道,你說過的。”葉關搶著說道,“在電子水平達不到的條件下,高速鐵路是不用想了,與其追求速度還不如追求運輸量。軌距寬了,火車寬度也就能大了,甚至還能雙層,無論是載貨還是運人都能大大增加。”
“對。其實我們華夏國家和歐美情況有些不一樣。我們是人口多,人口密度大。這就意味著無論是貨運和客運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還缺少公路和汽車的補充,對鐵路依賴格外大。至少十年內,數量就顯得格外重要,至少要超出了速度的需求。”李衡畢竟從事這行當,耳聞目染加上平時的思考,對其中的利弊有了自己的一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