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不包括汽車和摩托車等交通工具的生產,內河航運的船舶標準化后,除了部分標準化的木船,還有部分鋼鐵制造的船舶,就連那急需要建設的各地碼頭,也需要大量的鋼鐵水泥。
就算鐵路大量采用日本拆卸下來的鋼軌和設備,公路橋梁也同樣需要大量的鋼筋鐵骨。不考慮普通民用設施,能給交通部門剩下的鋼鐵恐怕也不多了,能修幾座橋何況規劃要求中,橋梁還需要考慮軍事需要,考慮通過坦克等重型武器,鋼筋水泥的比例提高,耗費更巨。
在此情況下,a施工方案能省一點就省一點。
“水泥盡管用,我們產量足夠。”李衡難得大方了一回。
水泥生產線需要的技術條件并不高,從歐洲和日本搬遷回來的水泥生產線,只要設備到位,在不需要多考慮環境污染的情況下,趕一趕那些德國和日本技工,很快就能暴產量。最關鍵的是在攻克了小巽他群島后,先鋒軍有了穩定和便捷的火山灰來源,研制出來的火山灰水泥就可以大量生產了。
這些火山灰水泥適用面雖然不如普通硅酸鹽水泥廣,但勝在產量大,用在東南亞大量潮濕水多的環境中正合適。
有了鍋駝機等簡單機械后,各地的建設兵團還上了不少土法水泥生產,用最原始的立窯就產出了急需的簡易水泥。
就算一部分生產線還利用不起來,46年的水泥總產量也能突破三百萬噸,已經超過了華夏在42年暴出的229萬噸的最高產量。到明年只需要改進一下水泥生產工藝,讓所有現有生產線都滿產,李衡就已經調整到了五百萬噸的產量。這已經超過法國在二戰前1939年的412萬噸的產量了,更是超過了印度39年175萬噸的產量,日本人在39年也不過只有669萬噸的產量。
公路橋梁施工不是一年半年就能完成的,平均下來水泥供應還沒問題了。
“民用建筑,尤其是住宅,大量采用木制,節省了水泥鋼筋。新首都暫時出于探勘階段,還不到大規模建設的時候,沿海的軍事工事,我們也有計劃的縮減,也不需要那么多水泥,這樣一來,水泥供應還是相對充沛的。”去年年底,趙易就曾經算過水泥的供應量。
興修水庫和大壩以及各城市的基礎設施才是鋼筋水泥的消耗大戶,人們提前猜測的軍事設施反倒沒有想象的那么費料。
不是節省,而是在規劃中,海邊的那些軍事設施已經縮減了很多,并沒有大規模擴建。
“沿海的工事,就現在而言,沒有太大用途,建起來也很容易成為英法大口徑艦炮的靶子。”趙易也有些無奈。這就是現實,沒有足夠的岸炮防御,對上經驗豐富的英法艦隊,只能被動挨打。
“與其建起來當靶子,還不如省下這筆費用好好裝備軍隊,放英法軍隊進來,在陸地上狠狠的教訓他們,讓他們終生難忘。”趙易三人也只能化被動為主動,在近海攔截失敗后,干脆放棄沿海的防御,依靠先鋒軍強大的陸軍來扳回局面。
沿海工事也不是都不建,只是改明的變為暗的,全面防御改為重點防御,既能集中力量保住重點區域,又給英法留出入坑的通道。畢竟這是兩敗俱傷的最后一招,即使打勝了,沿海的繁華地區也容易遭到戰爭的波及,損失慘重。
但堡壘工事只是被動防御,對于東聯國漫長的海岸線以及那大大小小的島嶼來說,先鋒軍這點家底全投進去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不如變為機動的進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