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設考慮到電力通訊設施建設一起配套是個不錯的提議,不過我們的電力通訊電纜和電線所需數量可不小。”俞大為向來認真仔細,對修路一起建設的電力通訊系統也要問清楚,好合理安排協作。
對李衡的那份鐵路、水運和公路的規劃,他已經比較滿意了,不想過多的去糾纏。而交通運輸部的另外一個空中運輸的職能,他很明智的沒有多提。
長于事故的他很明白交通運輸部已經權力很不小了,為了制衡,也需要分出一部分職能出去。
這不針對任何人,而是制度使然,才更利于穩定,免得一方獨大。
他本來以為最先被分割出去的是鐵路,卻沒想到是航空。
交通運輸部保留了一部分航空運輸的職能,但大部分權力卻單獨劃歸航空部了。
俞大為知道航空運輸對軍事更有戰略意義,更是沒有異議。
他當初加入先鋒軍時,為了避嫌,自己就先提出不再擔任軍工行業的職務,愿從事民生領域行當,也算對華夏老蔣有個交代。現在他更不會爭取航空這個和軍事密切相連的行當。
不過所需要配合的工作,他還是要問清楚了,爭取做事就做得最好,也能多了解先鋒軍的現狀。
電力通訊設施現在大部分走向是和道路建設同步。建設在公路旁的電話電報線路甚至輸電電線,更容易修建和檢修,況且那些移民鄉鎮本身就多沿著公路布局,這些設施除了保障大城市外,就優先照顧他們。
在李衡的規劃中,鐵路更是需要專線通訊,利于聯系調度。
民國初建的交通部就設置了四個司,分別是電政、路政、郵政和航政。這個航政主要指水上航運,那時國內還沒開展空中航運。而電政除了電報電話等通訊行業外,還包括電力行業。統管了這些的民國交通部足以強大,才成長為可左右政壇的一方勢力。那些協調的事情,要么直接內部消化,要么都是強勢來往,大部分事務都可輕松處理。
先鋒軍的這些職能卻被分為了四個部門,除了后來居上的航空,電力部門和郵政也分家了,都單獨劃了出去。要配合協調,這些部門都需要打交道。
“電纜和電線不用擔心。”李衡道。
他明白俞大為其中的擔心,略過配合方面的事情不提,只談修路配套過程中急需的電纜和電線等器材。
現在電力通訊的配套設施建設還比較簡單。
比如普通的電線和電話線,找個木頭電線桿子架在高空就可以直接不斷翻山而過,跨河而通,而木頭是東南亞地區最不缺的東西。
東聯國缺的是那些工業設備和產品,就連最簡單的電話機、電報機甚至是電燈泡,產量都有限。